解释这段代码#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e9; int mp[10001][10001], dp[10001], p[10001]; void print(int k) { if (k == 0) return; print(p[k]); cout << k << " "; } int main() { int n; cin >> n; for (int i = 1; i <= n; i++) { dp[i] = maxn; for (int j = 1; j <= n; j++) { cin >> mp[i][j]; } } dp[1]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i; j++) { if (mp[j][i] && dp[i] > dp[j] + mp[j][i] ) { dp[i] = dp[j] + mp[j][i]; p[i] = j; } } } cout << "minlong=" << dp[n] << endl; print(n); return 0; }
时间: 2024-04-27 19:21:38 浏览: 69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经典的动态规划算法,用于求解带权有向图的最短路径。具体来说,它采用了Dijkstra算法的贪心思想,在每一轮迭代中选择当前未被标记的点中距离源点最短的点,用它更新所有与它相邻的点的距离值。与Dijkstra算法不同的是,它没有使用优先队列来实现这个过程,而是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双重循环来实现。以下是具体的解释:
1. 头文件和命名空间:使用iostream和std命名空间,用于输入输出。
2. 常量和变量定义:定义了一个常量maxn,表示最大的距离值;定义了一个二维数组mp,表示带权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定义了一个一维数组dp,表示源点到其他点的最短距离;定义了一个一维数组p,表示最短路径中每个点的前驱节点。
3. 递归输出最短路径:定义了一个函数print,用于递归输出最短路径中每个节点的编号。
4. 主函数:首先读入节点数n和邻接矩阵mp;然后初始化dp数组,将第一个点的距离值设为0;接着开始迭代,对于每个未被标记的点i,遍历所有与它相邻的点j,如果存在从j到i的边,且从源点到j的距离加上从j到i的距离小于当前的最短距离dp[i],则更新dp[i]和p[i]的值。最后输出最短路径的长度和路径本身。
需要注意的是,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对于大规模的图可能存在性能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更高效的算法实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