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485 crc16校验算法c语言

时间: 2023-08-27 16:06:59 浏览: 22
以下是一种基于CRC16算法的RS485校验算法的C语言实现: ```c #include <stdint.h> #define POLY 0xA001 uint16_t crc16(uint8_t *data, uint16_t len) { uint16_t crc = 0xFFFF; for (uint16_t i = 0; i < len; i++) { crc ^= data[i]; for (uint8_t j = 0; j < 8; j++) { if (crc & 0x0001) { crc = (crc >> 1) ^ POLY; } else { crc = crc >> 1; } } } return crc; } ``` 该算法接收一个指向数据缓冲区的指针和数据长度作为参数,并返回校验值。算法采用了标准的CRC16算法,生成多项式为0xA001,初始值为0xFFFF。对于每个字节,CRC值都与该字节异或,并进行8次迭代,每次迭代都将CRC值向右移动一位,并根据最低位的值,决定是否与多项式异或。最终得到的CRC值即为校验值。
相关问题

rs485crc校验码

RS485是一种标准的串行通信协议,它使用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校验码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在RS485通信中,每个数据包都会经过CRC校验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CRC校验是一种通过对数据进行多项式的处理来生成校验码的方法。发送端在发送数据之前会对数据进行CRC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校验码附加在数据包的最后。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也会进行CRC计算,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校验码与数据包中的校验码进行比对。如果两个校验码不一致,那么就说明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通过CRC校验码,RS485通信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传输错误的情况,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在工业控制、仪表仪器等需要高可靠性通信的领域尤为重要。当然,CRC校验码并不能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但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RS485通信中的CRC校验码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校验方法,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多项式处理来生成校验码,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RS485通讯 主从轮询 c语言代码

### 回答1: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语言代码示例,演示如何在主从设备之间使用RS485通信进行轮询。 主设备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termios.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fd; struct termios options; // 打开串口设备 fd = open("/dev/ttyS0", O_RDWR | O_NOCTTY); if (fd == -1) { printf("无法打开串口设备\n"); exit(1); } // 配置串口 tcgetattr(fd, &options); cfsetispeed(&options, B9600); cfsetospeed(&options, B9600); options.c_cflag |= (CLOCAL | CREAD); options.c_cflag &= ~PARENB; options.c_cflag &= ~CSTOPB; options.c_cflag &= ~CSIZE; options.c_cflag |= CS8; tcsetattr(fd, TCSANOW, &options); // 发送轮询命令给从设备 char poll_cmd[] = {0x01, 0x02, 0x03, 0x04}; write(fd, poll_cmd, sizeof(poll_cmd)); // 接收从设备的响应 char buffer[255]; int n = read(fd, buffer, sizeof(buffer)); if (n > 0) { printf("收到从设备响应: %s\n", buffer); } close(fd); return 0; } ``` 从设备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termios.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fd; struct termios options; // 打开串口设备 fd = open("/dev/ttyS0", O_RDWR | O_NOCTTY); if (fd == -1) { printf("无法打开串口设备\n"); exit(1); } // 配置串口 tcgetattr(fd, &options); cfsetispeed(&options, B9600); cfsetospeed(&options, B9600); options.c_cflag |= (CLOCAL | CREAD); options.c_cflag &= ~PARENB; options.c_cflag &= ~CSTOPB; options.c_cflag &= ~CSIZE; options.c_cflag |= CS8; tcsetattr(fd, TCSANOW, &options); // 等待收到轮询命令 char buffer[255]; int n = read(fd, buffer, sizeof(buffer)); if (n > 0) { printf("收到轮询命令\n"); // 处理轮询命令并回复响应 char response[] = "OK"; write(fd, response, sizeof(response)); } close(fd); return 0; } ```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RS485通信时,需要根据实际硬件设置串口的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上述代码中的串口设备路径为`/dev/tty ### 回答2: RS485通讯是一种常用的工业通信协议,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高速、抗干扰的通信。主从轮询是RS485通讯中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设备通过发送查询命令,从设备接收并响应。 以下是一个基于C语言的简单示例代码: 主设备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termios.h> int main() { int fd; struct termios newtio; // 打开串口设备 fd = open("/dev/ttyS0", O_RDWR | O_NOCTTY); if (fd < 0) { perror("Open serial port error!"); return -1; } // 配置串口通信参数 tcgetattr(fd, &newtio); newtio.c_cflag |= CLOCAL | CREAD; newtio.c_cflag &= ~CSIZE; newtio.c_cflag |= CS8; newtio.c_cflag &= ~CRTSCTS; newtio.c_lflag &= ~(ICANON | ECHO | ECHOE | ISIG); newtio.c_oflag &= ~OPOST; newtio.c_cc[VTIME] = 0; newtio.c_cc[VMIN] = 1; tcflush(fd, TCIFLUSH); tcsetattr(fd, TCSANOW, &newtio); // 向从设备发送查询命令 unsigned char command[5] = {0x01, 0x03, 0x00, 0x00, 0x00}; write(fd, command, sizeof(command)); // 读取从设备响应的数据 unsigned char response[256]; int len = read(fd, response, sizeof(response)); if (len > 0) { for (int i = 0; i < len; i++) { printf("%02X ", response[i]); } printf("\n"); } // 关闭串口设备 close(fd); return 0; } ``` 从设备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termios.h> int main() { int fd; struct termios newtio; // 打开串口设备 fd = open("/dev/ttyS0", O_RDWR | O_NOCTTY); if (fd < 0) { perror("Open serial port error!"); return -1; } // 配置串口通信参数 tcgetattr(fd, &newtio); newtio.c_cflag |= CLOCAL | CREAD; newtio.c_cflag &= ~CSIZE; newtio.c_cflag |= CS8; newtio.c_cflag &= ~CRTSCTS; newtio.c_lflag &= ~(ICANON | ECHO | ECHOE | ISIG); newtio.c_oflag &= ~OPOST; newtio.c_cc[VTIME] = 0; newtio.c_cc[VMIN] = 1; tcflush(fd, TCIFLUSH); tcsetattr(fd, TCSANOW, &newtio); // 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查询命令 unsigned char command[5]; int len = read(fd, command, sizeof(command)); if (len > 0) { // 生成从设备的响应数据 unsigned char response[8] = {0x01, 0x03, 0x04, 0x00, 0x01, 0x02, 0x03, 0x04}; write(fd, response, sizeof(response)); } // 关闭串口设备 close(fd); return 0; } ``` 以上代码是一个简单的RS485通讯示例,主设备发送一个查询命令,从设备接收后返回固定的响应数据。这只是基础代码,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通信协议和设备规范进行更详细的开发和配置。 ### 回答3: RS485通信是一种多点通信的串行通信方式,通常用于远距离数据传输。在RS485通信中,常常使用主从轮询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C语言代码中,首先需要调用RS485通信相关的库函数,并设置通信参数以及打开串口。然后,通过获取从机地址、设定数据发送的寄存器地址以及传输长度等信息,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例如,在主机端的C语言代码中,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实现RS485通信主从轮询: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termios.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nt fd; char *dev_path = "/dev/ttyUSB0"; // 串口设备路径 char tx_buf[10] = {0x01, 0x03, 0x00, 0x01, 0x00, 0x02, 0xC4, 0x0B}; // 发送数据缓冲区 char rx_buf[10] = {0}; // 接收数据缓冲区 // 打开串口 fd = open(dev_path, O_RDWR|O_NOCTTY|O_NONBLOCK); if(fd == -1){ printf("无法打开串口设备!\n"); return -1; } // 设置串口参数 struct termios opt; tcgetattr(fd, &opt); cfsetispeed(&opt, B9600); // 设置波特率为9600 cfsetospeed(&opt, B9600); tcsetattr(fd, TCSANOW, &opt); // 主从轮询 for(int slave_addr = 1; slave_addr <= 5; slave_addr++){ // 设置从机地址 tx_buf[0] = slave_addr; // 发送数据 write(fd, tx_buf, sizeof(tx_buf)); // 接收数据 read(fd, rx_buf, sizeof(rx_buf)); // 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for(int i = 0; i < sizeof(rx_buf); i++){ printf("接收到的数据:%02X\n", rx_buf[i]); } // 清空接收缓冲区 memset(rx_buf, 0, sizeof(rx_buf)); // 等待一段时间 sleep(1); } close(fd); // 关闭串口 return 0; } 这段代码实现了通过RS485通信进行主从轮询,并打印接收到的数据。在代码中需要注意的是,串口设备路径、波特率、从机地址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另外,需要注意错误处理以及数据格式的转换等问题。

相关推荐

RS485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协议,需要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进行切换,并且需要设置帧头、帧尾、校验等信息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下面是C语言实现RS485通信协议的基本步骤: 1. 配置串口 与上一个问题中的步骤相同,需要配置串口的参数。 2. 设置RS485模式 与上一个问题中的步骤相同,需要设置RS485模式。 3. 封装数据包 封装数据包时,需要设置帧头、帧尾、校验等信息。通常情况下,帧头和帧尾是一些特殊的字符,校验可以使用CRC或者校验和等算法。封装数据包的具体格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协议进行调整。 4. 发送数据包 发送数据包时,需要将DE引脚置高,使芯片处于发送状态。然后将封装好的数据包写入串口发送缓冲区,等待数据发送完成。 5. 接收数据包 接收数据包时,需要将RE引脚置高,使芯片处于接收状态。然后从串口接收缓冲区读取数据,直到读取到完整的数据包或超时。接收到的数据包需要进行校验,如果校验不通过则丢弃数据包。 6. 解析数据包 解析数据包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协议进行解析,提取出需要的数据信息。解析出的数据可以进行处理、存储等操作。 7. 切换模式 发送或接收完成后,需要将DE和RE引脚均置低,使芯片处于空闲状态。 以上是C语言实现RS485通信协议的基本步骤,具体实现可以根据具体的硬件平台和通信协议进行调整。
RS485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协议,需要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进行切换,并且需要设置帧头、帧尾、校验等信息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下面是C语言实现RS485通信协议的基本步骤: 1. 配置串口 与上一个问题中的步骤相同,需要配置串口的参数。 2. 设置RS485模式 与上一个问题中的步骤相同,需要设置RS485模式。 3. 封装数据包 封装数据包时,需要设置帧头、帧尾、校验等信息。通常情况下,帧头和帧尾是一些特殊的字符,校验可以使用CRC或者校验和等算法。封装数据包的具体格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协议进行调整。 4. 发送数据包 发送数据包时,需要将DE引脚置高,使芯片处于发送状态。然后将封装好的数据包写入串口发送缓冲区,等待数据发送完成。 5. 接收数据包 接收数据包时,需要将RE引脚置高,使芯片处于接收状态。然后从串口接收缓冲区读取数据,直到读取到完整的数据包或超时。接收到的数据包需要进行校验,如果校验不通过则丢弃数据包。 6. 解析数据包 解析数据包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协议进行解析,提取出需要的数据信息。解析出的数据可以进行处理、存储等操作。 7. 切换模式 发送或接收完成后,需要将DE和RE引脚均置低,使芯片处于空闲状态。 以上是C语言实现RS485通信协议的基本步骤,具体实现可以根据具体的硬件平台和通信协议进行调整。
在 RS485 通讯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在进行 CRC 校验之后发现错误,那么可以根据协议要求重新发送数据。 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1. 在发送数据时,在数据末尾添加一个 CRC 校验码,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 接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 CRC 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可以向发送方发送一个 NA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表示数据错误。 3. 发送方收到 NAK 后,重新发送数据。可以在每次发送数据前设置一个超时时间,如果超过一定时间还没有收到确认应答,则认为数据发送失败,可以进行重试或者放弃发送。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 // 发送数据 void send_data(int fd, char* data, int length) { // 计算 CRC 校验码 uint16_t crc = calculate_crc(data, length); data[length] = crc & 0xff; data[length + 1] = crc >> 8; // 发送数据 write(fd, data, length + 2); } // 接收数据 int receive_data(int fd, char* buffer, int length) { int n = read(fd, buffer, length); // 校验 CRC uint16_t crc = calculate_crc(buffer, n - 2); uint16_t received_crc = buffer[n - 1] << 8 | buffer[n - 2]; if (crc != received_crc) { // CRC 校验失败,发送 NAK char nak[] = {0xff}; write(fd, nak, sizeof(nak)); return -1; } // CRC 校验成功,发送 ACK char ack[] = {0x00}; write(fd, ack, sizeof(ack)); return n; } // 计算 CRC 校验码 uint16_t calculate_crc(char* data, int length) { uint16_t crc = 0xFFFF;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crc ^= data[i]; for (int j = 0; j < 8; j++) { if (crc & 0x0001) { crc = (crc >> 1) ^ 0xA001; } else { crc = crc >> 1; } } } return crc; }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数据丢失、数据重复等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协议和硬件要求进行处理。
要使RS485设备向PC发送数据,需要在PC上建立串口通信,并监听串口接收数据。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使用的是Linux系统,并且已经连接好了RS485设备。 1. 打开串口设备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open()函数打开串口设备。例如,如果我们要打开/dev/ttyS0设备,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int fd = open("/dev/ttyS0", O_RDWR | O_NOCTTY); if (fd == -1) { perror("open error"); exit(1); } 2. 配置串口参数 在打开串口设备之后,需要对串口进行参数配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可以使用结构体termios来设置这些参数。例如,以下代码设置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无校验位: struct termios options; tcgetattr(fd, &options); cfsetispeed(&options, B9600); cfsetospeed(&options, B9600); options.c_cflag &= ~CSIZE; options.c_cflag |= CS8; options.c_cflag &= ~CSTOPB; options.c_cflag &= ~PARENB; tcsetattr(fd, TCSANOW, &options); 3. 监听串口接收数据 在配置好串口参数之后,就可以使用read()函数监听串口接收数据了。例如,以下代码不断循环读取串口接收数据,并将数据打印到屏幕上: char buf[256]; while (1) { int n = read(fd, buf, sizeof(buf)); if (n > 0) { buf[n] = '\0'; printf("received: %s\n", buf); } } 4. 发送数据 在PC端准备好监听串口接收数据后,就可以在RS485设备上发送数据了。与向RS485设备发送数据类似,可以采用数据帧格式,包括起始位、地址、数据、校验位等,并使用write()函数发送整个数据帧。例如,以下代码发送一个字符串: char *msg = "hello, world!"; write(fd, msg, strlen(msg)); 需要注意的是,在向PC发送数据时,需要根据PC端的串口参数进行配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
以下是在 Keil μVision5 中使用 RS485 接收 16 位数据的示例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int.h> #define BUFSIZE 64 volatile uint16_t data_received = 0; volatile uint8_t rx_buffer[BUFSIZE]; volatile uint8_t rx_wr_index = 0; volatile uint8_t rx_rd_index = 0; volatile uint8_t rx_counter = 0; void USART_IRQHandler(void) { uint16_t rx_data; if ((USART1->SR & USART_SR_RXNE) != 0) { // Received data is ready to be read USART1->SR &= ~USART_SR_RXNE; // Clear the RXNE flag rx_data = (uint16_t)(USART1->DR & 0x01FF); if (rx_counter < BUFSIZE) { // Check if buffer is not full rx_buffer[rx_wr_index++] = (uint8_t)rx_data; // Store the received data in buffer rx_wr_index %= BUFSIZE; ++rx_counter; } } } void receive_data(void) { while (rx_counter > 1) { // Check if buffer has at least 2 bytes of data if (rx_buffer[rx_rd_index] == 0xAA && rx_buffer[(rx_rd_index + 1) % BUFSIZE] == 0xBB) { // Start of data frame data_received = ((uint16_t)rx_buffer[(rx_rd_index + 2) % BUFSIZE] << 8) | rx_buffer[(rx_rd_index + 3) % BUFSIZE]; rx_rd_index += 4; rx_rd_index %= BUFSIZE; rx_counter -= 4; } else { // Not start of data frame, discard the first byte and shift buffer by 1 byte rx_rd_index += 1; rx_rd_index %= BUFSIZE; --rx_counter; } } } int main(void) {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 Enable USART1 clock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 ENABLE); // Configure USART1 pins GPIO_PinAFConfig(GPIOA, GPIO_PinSource10, GPIO_AF_USART1); // PA10 = USART1_RX GPIO_PinAFConfig(GPIOA, GPIO_PinSource9, GPIO_AF_USART1); // PA9 = USART1_TX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 GPIO_Pin_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OType = GPIO_OType_PP;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uPd = GPIO_PuPd_UP;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 Configure 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BaudRate = 9600;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 Enable USART1 interrupt NVIC_EnableIRQ(USART1_IRQn); // Enable USART1 USART_Cmd(USART1, ENABLE); while (1) { receive_data(); if (data_received != 0) { // Do something with received data printf("Received data: %u\n", data_received); data_received = 0;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了 USART1 来接收 RS485 数据,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一个缓冲区中,直到缓冲区中有至少 2 字节的数据时,我们才开始检查是否接收到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帧。在本例中,我们假设帧起始标志为 0xAA 和 0xBB,数据帧中紧随起始标志后的 2 个字节为 16 位数据。如果检测到起始标志,我们从缓冲区中读取 2 个字节作为数据,并清除已读取的数据。如果没有检测到起始标志,则将缓冲区中的第一个字节丢弃,并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向左移动一个字节。最后,我们可以在主循环中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以下是一个基于C语言的简单示例代码,用于实现RS485通信协议的收发功能: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termios.h> #define DEVICE "/dev/ttyUSB0" // 串口设备文件路径 #define BAUDRATE B9600 // 波特率设置 int fd; // 串口文件描述符 // 初始化串口 int init_serial() { struct termios config; fd = open(DEVICE, O_RDWR | O_NOCTTY | O_NDELAY); if (fd == -1) { perror("Error opening serial port"); return -1; } memset(&config, 0, sizeof(config)); if (tcgetattr(fd, &config) != 0) { perror("Error getting serial port attributes"); close(fd); return -1; } // 设置波特率 cfsetispeed(&config, BAUDRATE); cfsetospeed(&config, BAUDRATE); // 设置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config.c_cflag |= (CLOCAL | CREAD); config.c_cflag &= ~PARENB; // 无校验位 config.c_cflag &= ~CSTOPB; // 1个停止位 config.c_cflag &= ~CSIZE; config.c_cflag |= CS8; // 8个数据位 // 禁用软件流控制 config.c_iflag &= ~(IXON | IXOFF | IXANY); // 设置为原始模式 config.c_lflag &= ~(ICANON | ECHO | ECHOE | ISIG); // 清除输入输出缓冲区 tcflush(fd, TCIFLUSH); // 应用新的设置 if (tcsetattr(fd, TCSANOW, &config) != 0) { perror("Error setting serial port attributes"); close(fd); return -1; } return 0; } // 发送数据 int send_data(const uint8_t* data, int length) { int bytes_written = write(fd, data, length); if (bytes_written < 0) { perror("Error writing to serial port"); return -1; } return bytes_written; } // 接收数据 int receive_data(uint8_t* buffer, int length) { int bytes_read = read(fd, buffer, length); if (bytes_read < 0) { perror("Error reading from serial port"); return -1; } return bytes_read; } int main() { uint8_t send_buf[] = {0x01, 0x03, 0x00, 0x08}; // 待发送的数据 uint8_t receive_buf[256]; // 接收缓冲区 // 初始化串口 if (init_serial() != 0) { return -1; } // 发送数据 if (send_data(send_buf, sizeof(send_buf)) < 0) { return -1; } // 延时一段时间,确保数据发送完成 usleep(100000); // 接收数据 int bytes_received = receive_data(receive_buf, sizeof(receive_buf)); if (bytes_received < 0) { return -1; } // 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for (int i = 0; i < bytes_received; i++) { printf("%02X ", receive_buf[i]); } printf("\n"); // 关闭串口 close(fd); return 0; } 请注意,上述示例代码仅提供了最基本的发送和接收功能,具体的通信协议和数据处理逻辑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编写。此外,代码中的串口设备路径(DEVICE)和波特率(BAUDRATE)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基于LabVIEW开发的Modbus RTU(CRC校验)的485通讯程序是一个用于实现Modbus通信协议的软件程序。Modbus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不同设备之间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开发这个程序的目的是为了通过RS485串口与其他Modbus设备进行通信。程序需要实现基本的Modbus功能,包括读写寄存器、读写线圈等操作。同时,还需要进行CRC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在LabVIEW中,可以使用串口通信模块来实现485通信。首先,需要通过VISA函数库配置并打开RS485串口。然后,使用Modbus函数库来实现Modbus协议的解析和生成。在读取和写入寄存器时,需要根据Modbus协议的规定来构建相应的报文,并通过串口发送出去。 CRC校验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在数据发送前,需要通过CRC算法对数据进行校验,并附加到报文的末尾。在接收端,首先提取出报文中的数据和CRC校验码,然后重新计算CRC校验码,将其与接收到的校验码进行比较,以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开发这个程序需要熟悉LabVIEW的串口通信模块和Modbus函数库的使用,了解Modbus协议和CRC校验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同时,还需要考虑错误处理和异常情况的处理,以保证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基于LabVIEW开发的Modbus RTU(CRC校验)的485通讯程序是一个用于实现Modbus通信协议的软件程序,它能够实现基本的Modbus功能,包括读写寄存器、读写线圈等操作,并通过CRC校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最新推荐

RS232与RS485时序分析.docx

经常遇到初学者,对单片机串行通讯出了问题不知道如何办的情况。其实最有效的调试方法是用示波器观察收发数据的波形。通过观察波形可以确定发送正确与否;

RS485电路详细设计方案

文档详细记录了RS485学习笔记,包括自动收发485电路及控制收发的485电路。 文档详细记录了RS485学习笔记,包括自动收发485电路及控制收发的485电路。

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图

RS485总线是一种常见的串行总线标准,采用平衡发送与差分接收的方式,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在一些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的时候,RS485总线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总线。而且在多节点的工作系统中也有着...

硬件控制RS485电路图设计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控制简单,软件不需要做额外的工作,控制RS485像控制RS232一样。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驱动能力可能不足,由于这种控制方法没有完全发挥出RS485驱动芯片自身的驱动能力,输出信号依赖于外部上下拉...

RS485、RS232接口设计指南

RS-485作为一种多点、差分数据传输的电气规范现已成为业界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准通信接口之一。这种通信接口允许在简单的一对双绞线上进行多点、...本文档主要说明了RS485与RS422的原理以及设计应用电路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安全文明监理实施细则_工程施工土建监理资料建筑监理工作规划方案报告_监理实施细则.ppt

安全文明监理实施细则_工程施工土建监理资料建筑监理工作规划方案报告_监理实施细则.ppt

"REGISTOR:SSD内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

REGISTOR:SSD存储裴舒怡,杨静,杨青,罗德岛大学,深圳市大普微电子有限公司。公司本文介绍了一个用于在存储器内部进行规则表达的平台REGISTOR。Registor的主要思想是在存储大型数据集的存储中加速正则表达式(regex)搜索,消除I/O瓶颈问题。在闪存SSD内部设计并增强了一个用于regex搜索的特殊硬件引擎,该引擎在从NAND闪存到主机的数据传输期间动态处理数据为了使regex搜索的速度与现代SSD的内部总线速度相匹配,在Registor硬件中设计了一种深度流水线结构,该结构由文件语义提取器、匹配候选查找器、regex匹配单元(REMU)和结果组织器组成。此外,流水线的每个阶段使得可能使用最大等位性。为了使Registor易于被高级应用程序使用,我们在Linux中开发了一组API和库,允许Registor通过有效地将单独的数据块重组为文件来处理SSD中的文件Registor的工作原

typeerror: invalid argument(s) 'encoding' sent to create_engine(), using con

这个错误通常是由于使用了错误的参数或参数格式引起的。create_engine() 方法需要连接数据库时使用的参数,例如数据库类型、用户名、密码、主机等。 请检查你的代码,确保传递给 create_engine() 方法的参数是正确的,并且符合参数的格式要求。例如,如果你正在使用 MySQL 数据库,你需要传递正确的数据库类型、主机名、端口号、用户名、密码和数据库名称。以下是一个示例: ``` from sqlalchemy import create_engine engine = create_engine('mysql+pymysql://username:password@hos

数据库课程设计食品销售统计系统.doc

数据库课程设计食品销售统计系统.doc

海量3D模型的自适应传输

为了获得的目的图卢兹大学博士学位发布人:图卢兹国立理工学院(图卢兹INP)学科或专业:计算机与电信提交人和支持人:M. 托马斯·福吉奥尼2019年11月29日星期五标题:海量3D模型的自适应传输博士学校:图卢兹数学、计算机科学、电信(MITT)研究单位:图卢兹计算机科学研究所(IRIT)论文主任:M. 文森特·查维拉特M.阿克塞尔·卡里尔报告员:M. GWendal Simon,大西洋IMTSIDONIE CHRISTOPHE女士,国家地理研究所评审团成员:M. MAARTEN WIJNANTS,哈塞尔大学,校长M. AXEL CARLIER,图卢兹INP,成员M. GILLES GESQUIERE,里昂第二大学,成员Géraldine Morin女士,图卢兹INP,成员M. VINCENT CHARVILLAT,图卢兹INP,成员M. Wei Tsang Ooi,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基于HTTP的动态自适应3D流媒体2019年11月29日星期五,图卢兹INP授予图卢兹大学博士学位,由ThomasForgione发表并答辩Gilles Gesquiè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