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matlab代码输出参数太多,如何改function wenduzhi=wendu(R1,R2,Cin,Cwall,Pheat,ino,wao,out) syms in(t) w(t) eqn1 = diff(in,t)==Pheat/Cin-(in-w)/R1/Cin; eqn2 = diff(w,t)==(in-w)/R1/Cwall-(w-out)/R2/Cwall; cond1 = in(0)==ino; cond2 = w(0)==wao; eqn = [eqn1,eqn2]; cond = [cond1,cond2]; [in,w] = dsolve(eqn,cond); wenduzhi=[in,w] end
时间: 2024-02-11 07:09:40 浏览: 76
这个函数输出的是两个变量 in 和 w,因此如果输入参数正确,函数应该输出一个 2 列的矩阵。如果输出结果的列数多于 2,那么就是输出参数过多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输出参数改为一个结构体,结构体中包含 in 和 w 两个字段。具体的修改代码如下:
```matlab
function result = wendu(R1, R2, Cin, Cwall, Pheat, ino, wao, out)
syms in(t) w(t)
eqn1 = diff(in,t) == Pheat/Cin - (in-w)/R1/Cin;
eqn2 = diff(w,t) == (in-w)/R1/Cwall - (w-out)/R2/Cwall;
cond1 = in(0) == ino;
cond2 = w(0) == wao;
eqn = [eqn1, eqn2];
cond = [cond1, cond2];
[in, w] = dsolve(eqn, cond);
result.in = in;
result.w = w;
end
```
这样修改后,函数输出的是一个结构体,结构体中包含 in 和 w 两个字段,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和处理这些输出结果。
相关问题
void OneNet_FillBuf(char *buf) { char text[400]; char buf1[500]; wendu_temp = wendu[0]+wendu[1]/10.0; shidu_temp = shidu[0]+shidu[1]/10.0; memset(text, 0, sizeof(text)); memset(buf1, 0, sizeof(buf1)); strcpy(buf1, "{"); memset(text, 0, size
这段代码似乎不完整,缺少一些关键信息。不过从代码的基本结构来看,它似乎是在为 OneNet(一种物联网平台)填充数据缓冲区。具体来说,它声明了两个变量:text 和 buf1,其中 buf1 是一个 JSON 格式的字符串,用于表示一组数据。接下来,它计算出了两个变量:wendu_temp 和 shidu_temp,表示温度和湿度的值。最后,它使用 strcpy 函数将 buf1 中的内容复制到 buf 中,并在 buf 的末尾加上了一些其他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代码存在一些语法错误,例如在计算温度和湿度时,乘号和加号都缺少了。同时,代码也没有完整地给出 buf 的大小,这可能导致缓冲区溢出等问题。因此,在使用这段代码时,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void SampleApp_Send_P2P_Message( void ) { char temp[3], humidity[3], strTemp[9]; DHT11(); //启动 //将温湿度的转换成字符串,供LCD显示 temp[0] = wendu_shi+0x30; temp[1] = wendu_ge+0x30; temp[2] = '\0'; humidity[0] = shidu_shi+0x30; humidity[1] = shidu_ge+0x30; humidity[2] = '\0'; //将数据整合后方便发给协调器显示 osal_memcpy(strTemp, temp, 2); //01 osal_memcpy(&strTemp[2], "℃ ", 3); //234 osal_memcpy(&strTemp[5], humidity, 2); //56 osal_memcpy(&strTemp[7], "%", 1); //7 osal_memcpy(&strTemp[8], '\0', 1); //8 if ( AF_DataRequest( &SampleApp_P2P_DstAddr, &SampleApp_epDesc, SAMPLEAPP_P2P_CLUSTERID, 9, (uint8 *)strTemp, &SampleApp_TransID, AF_DISCV_ROUTE, AF_DEFAULT_RADIUS ) == afStatus_SUCCESS ) { //获得的温湿度通过串口输出到电脑显示 HalUARTWrite(0, "TEMP_ED: ", 8); HalUARTWrite(0, (uint8 *)strTemp, 9); HalUARTWrite(0, "\n", 1); } else { // Error occurred in request to send. } }解释这段代码
这段代码是一个函数,名为SampleApp_Send_P2P_Message。该函数的作用是将温湿度数据以字符串的形式发送给协调器,并通过串口输出到电脑显示。函数的具体实现如下:
1. 调用DHT11()函数,启动温湿度传感器。
2. 将温度和湿度数值转换成字符串形式,存储在temp和humidity数组中。
3. 将temp和humidity数组整合成一个字符串strTemp,用于发送给协调器。
4. 调用AF_DataRequest函数发送数据。如果发送成功,则通过串口输出温湿度数据到电脑显示。
5. 如果发送失败,则会执行错误处理代码,此处未给出。
在发送数据时,使用了SampleApp_P2P_DstAddr和SampleApp_epDesc变量,它们是ZigBee网络中的地址信息。SAMPLEAPP_P2P_CLUSTERID是发送数据时使用的簇ID。最后一个参数AF_DEFAULT_RADIUS是数据包的传输半径,表示需要多少个中继节点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设置为0,则表示只能直接发送到目的地,不能通过中继节点传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