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 gru.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40, batch_size=16, validation_data=(x_test, y_test), verbose=1)含义

时间: 2023-03-16 15:44:26 浏览: 65
这表明我们正在使用GRU(递归神经网络)来训练模型,其中epochs=40表示我们进行40轮训练,batch_size=16表示我们每次使用16个样本进行训练,validation_data=(x_test, y_test)表示在每个epoch结束时使用x_test和y_test数据集来评估模型的性能,verbose=1表示我们想要看到更多的训练过程信息。
相关问题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pickle as pkl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tensorflow.keras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Model, load_model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LSTM, GRU, Dense, RepeatVector, TimeDistributed, Input, BatchNormalization, \ multiply, concatenate, Flatten, Activation, do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mean_absolute_error from tensorflow.keras.optimizers import Adam from tensorflow.python.keras.utils.vis_utils import plot_model from tensorflow.keras.callbacks import EarlyStopping from keras.callbacks import ReduceLROnPlateau df = pd.read_csv('lorenz.csv') signal = df['signal'].values.reshape(-1, 1) x_train_max = 128 signal_normalize = np.divide(signal, x_train_max) def truncate(x, train_len=100): in_, out_, lbl = [], [], [] for i in range(len(x) - train_len): in_.append(x[i:(i + train_len)].tolist()) out_.append(x[i + train_len]) lbl.append(i) return np.array(in_), np.array(out_), np.array(lbl) X_in, X_out, lbl = truncate(signal_normalize, train_len=50) X_input_train = X_in[np.where(lbl <= 9500)] X_output_train = X_out[np.where(lbl <= 9500)] X_input_test = X_in[np.where(lbl > 9500)] X_output_test = X_out[np.where(lbl > 9500)] # Load model model = load_model("model_forecasting_seq2seq_lstm_lorenz.h5") opt = Adam(lr=1e-5, clipnorm=1) model.compile(loss='mean_squared_error', optimizer=opt, metrics=['mae']) #plot_model(model, to_file='model_plot.png', show_shapes=True, show_layer_names=True) # Train model early_stop = EarlyStopping(monitor='val_loss', patience=20, verbose=1, mode='min', restore_best_weights=True) #reduce_lr = ReduceLROnPlateau(monitor='val_loss', factor=0.2, patience=9, verbose=1, mode='min', min_lr=1e-5) #history =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500, batch_size=128, validation_data=(X_test, y_test),callbacks=[early_stop]) #model.save("lstm_model_lorenz.h5") # 对测试集进行预测 train_pred = model.predict(X_input_train[:, :, :]) * x_train_max test_pred = model.predict(X_input_test[:, :, :]) * x_train_max train_true = X_output_train[:, :] * x_train_max test_true = X_output_test[:, :] * x_train_max # 计算预测指标 ith_timestep = 10 # Specify the number of recursive prediction steps # List to store the predicted steps pred_len =2 predicted_steps = [] for i in range(X_output_test.shape[0]-pred_len+1): YPred =[],temdata = X_input_test[i,:] for j in range(pred_len): Ypred.append (model.predict(temdata)) temdata = [X_input_test[i,j+1:-1],YPred] # Convert the predicted steps into numpy array predicted_steps = np.array(predicted_steps) # Plot the predicted steps #plt.plot(X_output_test[0:ith_timestep], label='True') plt.plot(predicted_steps, label='Predicted') plt.legend() plt.show()

这段代码看起来是一个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使用了序列到序列 LSTM (Seq2Seq LSTM) 模型进行预测,使用了 EarlyStopping 回调函数来避免过度拟合,并使用 Adam 优化器来进行模型优化。 具体来说,该代码读取了一个名为 'lorenz.csv' 的数据文件,将其中的信号列读取出来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然后,使用 truncate 函数将信号序列切割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将其输入到 Seq2Seq LSTM 模型中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计算预测指标,最后使用 matplotlib 库将预测结果可视化。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或修改建议,请提出具体问题或要求。

origin_input = Input(shape=(time_step, features)) # 模型输入 time_step*(N+1),N为分解所得分量数 cominput = origin_input[:, :, 1:] # 分解所得分量构成的序列 time_step*N output = concatenate( [Conv1D(kernel_size=3, filters=64,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tf.expand_dims(cominput[:, :, ts], axis=-1)) for ts in range(features-1)], axis=-1) output = Dense(64, activation='relu')(output) # 拼接所得结果经全连接层进行降维&转换 res = Conv1D(kernel_size=1, filters=64, activation='relu')(tf.expand_dims(origin_input[:, :, 0], axis=-1)) output = concatenate((output, res), axis=-1) output = Bidirectional(GRU(64, return_sequences=True))(output) output = Bidirectional(GRU(64, return_sequences=True))(output) time_last = tf.transpose(output, [0, 2, 1]) att_1 = Dense(time_step, activation='tanh')(time_last) att_2 = Dense(time_step, activation='softmax', use_bias=False)(att_1) time_att = Multiply()([time_last, att_2]) out = tf.reduce_sum(time_att, axis=-1) output = Dense(1, activation='sigmoid')(out) model = Model(inputs=origin_input, outputs=output, name='proposed_model') opt = tf.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0.001) model.compile(loss=losses.mse, optimizer=opt) model.summary() lr_reducer = ReduceLROnPlateau(factor=0.5, patience=5) callbacks = [lr_reducer] model.fit(x_train_scaled, y_train_scaled, epochs=100, batch_size=512, validation_split=0.1, callbacks=callbacks)

这是一个使用Keras框架搭建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用于时序数据的预测。模型的输入是一个形状为(time_step, features)的张量,其中time_step表示时间步长,features表示每个时间步上的特征数。模型首先通过对输入的分解,得到分解所得分量构成的序列,然后对这些分量进行卷积操作,将卷积所得结果拼接在一起,经过全连接层降维后再和原始输入的第一个特征进行拼接,得到一个新的张量。接着,将这个张量输入到两层双向GRU中,得到一个形状为(time_step, 128)的张量。然后,将这个张量转置后输入到两个全连接层中,得到一个形状为(batch_size, time_step)的张量,表示对于每个时间步的不同权重。最后,将这个张量和上一步得到的(time_step, 128)的张量相乘,并对时间步这一维进行求和,得到一个形状为(batch_size, 1)的张量,表示对于整个时间序列的预测结果。模型的损失函数采用均方误差,优化器采用Adam。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使用ReduceLROnPlateau回调函数进行学习率调整。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asp代码ASP基于WEB个人博客网页设计(源代码+论文+答辩)

asp代码ASP基于WEB个人博客网页设计(源代码+论文+答辩)本资源系百度网盘分享地址

三菱PLC例程源码打包机

三菱PLC例程源码打包机本资源系百度网盘分享地址

asp代码ASP基于USBKEY文件加密工具-USBkey管理系统(源代码+论文)

asp代码ASP基于USB KEY文件加密工具——USB key管理系统(源代码+论文)本资源系百度网盘分享地址

Android开发编码规范

该文档是《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的规约条目的延伸信息; 其中包含了对内容的适当扩展和解释。它提供了编码和实现方式的正例,以及需要提防的雷区和错误案例的反例。该文档面向Android开发所有成员,旨在规范化代码风格和编程习惯,并提出了针对软件调优的建议。其中包括Android资源文件命名与使用、Android基本组件、UI与布局、进程、线程与消息等方面的内容

网络安全-逆向学习路线

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红队蓝军逆向学习路线

ExcelVBA中的Range和Cells用法说明.pdf

ExcelVBA中的Range和Cells用法是非常重要的,Range对象可以用来表示Excel中的单元格、单元格区域、行、列或者多个区域的集合。它可以实现对单元格内容的赋值、取值、复制、粘贴等操作。而Cells对象则表示Excel中的单个单元格,通过指定行号和列号来操作相应的单元格。 在使用Range对象时,我们需要指定所操作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具体位置,可以通过指定工作表、行号、列号或者具体的单元格地址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Worksheets("Sheet1").Range("A5")来表示工作表Sheet1中的第五行第一列的单元格。然后可以通过对该单元格的Value属性进行赋值,实现给单元格赋值的操作。例如,可以通过Worksheets("Sheet1").Range("A5").Value = 22来讲22赋值给工作表Sheet1中的第五行第一列的单元格。 除了赋值操作,Range对象还可以实现其他操作,比如取值、复制、粘贴等。通过获取单元格的Value属性,可以取得该单元格的值。可以通过Range对象的Copy和Paste方法实现单元格内容的复制和粘贴。例如,可以通过Worksheets("Sheet1").Range("A5").Copy和Worksheets("Sheet1").Range("B5").Paste来实现将单元格A5的内容复制到单元格B5。 Range对象还有很多其他属性和方法可供使用,比如Merge方法可以合并单元格、Interior属性可以设置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和字体颜色等。通过灵活运用Range对象的各种属性和方法,可以实现丰富多样的操作,提高VBA代码的效率和灵活性。 在处理大量数据时,Range对象的应用尤为重要。通过遍历整个单元格区域来实现对数据的批量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代码的运行效率。同时,Range对象还可以多次使用,可以在多个工作表之间进行数据的复制、粘贴等操作,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另外,Cells对象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对象,通过指定行号和列号来操作单元格,可以简化对单元格的定位过程。通过Cells对象,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到需要操作的单元格,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处理。 总的来说,Range和Cells对象在ExcelVBA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实现对Excel工作表中各种数据的处理和操作。通过灵活使用Range对象的各种属性和方法,可以实现对单元格内容的赋值、取值、复制、粘贴等操作,提高代码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通过Cells对象的使用,可以快速定位到需要操作的单元格,简化代码的编写过程。因此,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Range和Cells对象的用法对于提高ExcelVBA编程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C++中的数据库连接与操作技术

# 1. 数据库连接基础 数据库连接是在各种软件开发项目中常见的操作,它是连接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桥梁,负责传递数据与指令。在C++中,数据库连接的实现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的需求和数据库类型有不同的选择。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库连接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在C++中常用的数据库连接方式。同时,我们也会介绍配置数据库连接的环境要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库连接技术。 # 2. 数据库操作流程 数据库操作是C++程序中常见的任务之一,通过数据库操作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数据库操作的基本流程、C++中执行SQL查询语句的方法以及常见的异常处理技巧。让我们

unity中如何使用代码实现随机生成三个不相同的整数

你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在Unity中生成三个不同的随机整数: ```csharp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public class RandomNumbers : MonoBehaviour { public int minNumber = 1; public int maxNumber = 10; private List<int> generatedNumbers = new List<int>(); void Start() { GenerateRandomNumbers();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模型设计.doc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模型设计是一项旨在完成课程设计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使用Proteus软件与Keil软件进行整合,构建单片机虚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在PC上自行搭建硬件电路,并完成电路分析、系统调试和输出显示的硬件设计部分。同时,在Keil软件中编写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部分。最终,在PC上展示系统的运行效果。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系统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同时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这种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模型设计有利于促进课程和教学改革,更有利于学生人才的培养。从经济性、可移植性、可推广性的角度来看,建立这样的课程设计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仿真系统,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之前完成系统设计和调试工作,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最终,通过Proteus设计PCB,并完成真正硬件的调试。这种设计方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践应用。 在设计方案介绍中,指出了在工业领域中,通常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微型计算机实现电梯逻辑控制,虽然可编程控制器有较强的抗干扰性,但价格昂贵且针对性强。而通过单片机控制中心,可以针对不同楼层分别进行合理调度,实现电梯控制的模拟。设计中使用按键用于用户发出服务请求,LED用于显示电梯状态。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学生可以了解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模型设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设计项目。通过Proteus软件与Keil软件的整合,搭建单片机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践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设计方案不仅有利于课程和教学改革,也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样的设计方案,学生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为电梯控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