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kotlin解决这个问题:104. 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给定一个二叉树,找出其最大深度。 二叉树的深度为根节点到最远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上的节点数。 说明: 叶子节点是指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示例: 给定二叉树 [3,9,20,null,null,15,7], 3 / \ 9 20 / \ 15 7 返回它的最大深度 3 。
时间: 2024-01-17 11:02:52 浏览: 241
好的,下面是使用 Kotlin 解决该问题的代码:
```kotlin
class Solution {
fun maxDepth(root: TreeNode?): In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val leftDepth = maxDepth(root.left)
val rightDepth = maxDepth(root.right)
return Math.max(leftDepth, rightDepth) + 1
}
}
```
其中,maxDepth 函数采用递归解法,当节点为空时,返回深度为 0;否则,分别计算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最大深度,然后取其中较大值加 1 即为当前节点的最大深度。
相关问题
使用kotlin解决这个问题:94. 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给定一个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返回 它的 中序 遍历 。 示例 1: 输入:root = [1,null,2,3] 输出:[1,3,2] 示例 2: 输入:root = [] 输出:[] 示例 3: 输入:root = [1] 输出:[1] 提示: 树中节点数目在范围 [0, 100] 内 -100 <= Node.val <= 100
好的,这是一个二叉树的中序遍历问题,可以使用递归或迭代的方式来解决。以下是使用 Kotlin 语言的递归代码实现:
```kotlin
class TreeNode(var `val`: Int) {
var left: TreeNode? = null
var right: TreeNode? = null
}
fun inorderTraversal(root: TreeNode?): List<Int> {
val result = mutableListOf<Int>()
if (root == null) {
return result
}
result.addAll(inorderTraversal(root.left))
result.add(root.`val`)
result.addAll(inorderTraversal(root.right))
return result
}
```
以上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 TreeNode 类来表示二叉树的节点。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inorderTraversal` 的函数,它接收一个 TreeNode 类型的参数 `root`,表示二叉树的根节点。函数返回一个 Int 类型的列表,包含了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结果。
在函数内部,我们首先创建一个空的列表 `result`,如果输入的根节点为 null,则直接返回空列表。接着,我们对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再将当前节点的值加入到结果列表中,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返回结果列表。
如果要测试以上代码,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kotlin
fun main() {
val root = TreeNode(1)
root.right = TreeNode(2)
root.right?.left = TreeNode(3)
println(inorderTraversal(root)) // 输出 [1, 3, 2]
}
```
在测试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二叉树,然后调用 `inorderTraversal` 函数,并将其结果打印出来。
使用kotlin解决这个问题:993. 二叉树的堂兄弟节点 简单 297 相关企业 在二叉树中,根节点位于深度 0 处,每个深度为 k 的节点的子节点位于深度 k+1 处。 如果二叉树的两个节点深度相同,但 父节点不同 ,则它们是一对堂兄弟节点。 我们给出了具有唯一值的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以及树中两个不同节点的值 x 和 y 。 只有与值 x 和 y 对应的节点是堂兄弟节点时,才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可以使用BFS(广度优先搜索)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先对根节点进行 BFS,找出节点 x 和 y,以及它们的深度和父节点。如果 x 和 y 深度相同且父节点不同,那么它们就是堂兄弟节点。
代码如下:
```kotlin
class Solution {
fun isCousins(root: TreeNode?, x: Int, y: Int): Boolean {
if (root == null) return false
val queue = LinkedList<Pair<TreeNode, Int>>() // 队列保存节点和深度
queue.offer(Pair(root, 0))
var xDepth = -1 // x节点的深度
var yDepth = -1 // y节点的深度
var xParent: TreeNode? = null // x节点的父节点
var yParent: TreeNode? = null // y节点的父节点
while (queue.isNotEmpty()) {
val size = queue.size
for (i in 0 until size) {
val (node, depth) = queue.poll()
if (node.left != null) {
if (node.left!!.`val` == x) {
xDepth = depth + 1
xParent = node
} else if (node.left!!.`val` == y) {
yDepth = depth + 1
yParent = node
}
queue.offer(Pair(node.left!!, depth + 1))
}
if (node.right != null) {
if (node.right!!.`val` == x) {
xDepth = depth + 1
xParent = node
} else if (node.right!!.`val` == y) {
yDepth = depth + 1
yParent = node
}
queue.offer(Pair(node.right!!, depth + 1))
}
}
if (xDepth != -1 && yDepth != -1) { // 如果 x 和 y 都找到了
break
}
}
return xDepth == yDepth && xParent != yParent
}
}
```
这里使用了一个 Pair 类来同时保存节点和深度信息,这样就不用定义一个新的类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