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写一篇7000字的微处理器原理实验课程论文,要求: 1.题目:从8位硬译码CPU仿真到Coretex-M3/M4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概述 2.内容: 1)基于Logisim的8位硬译码CPU工作原理概述; 2)Coretex-M3/M4微处理器架构概述; 3)Coretex-M3/M4微处理器启动流程及工作原理概述; 4)Coretex-M3/M4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构成简述; 5)基于Coretex-M3/M4微处理器的嵌入式开发流程概述; 6)汇编语言与C语言编程在嵌入式开发中的作用。 3.内容限制性要求: 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四部分构成。 
时间: 2023-03-01 11:22:52 浏览: 39
微处理器原理实验课程论文
题目:从8位硬译码CPU仿真到Coretex-M3/M4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概述
目录
I. 前言
II. 基于Logisim的8位硬译码CPU工作原理概述
1. 8位硬译码CPU介绍
2. Logisim工具介绍
3. 8位硬译码CPU仿真原理
III. Coretex-M3/M4微处理器架构概述
1. Coretex-M3/M4微处理器介绍
2. Coretex-M3/M4微处理器架构
IV. Coretex-M3/M4微处理器启动流程及工作原理概述
1. Coretex-M3/M4微处理器启动流程
2. Coretex-M3/M4微处理器工作原理
V. Coretex-M3/M4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构成简述
1. Coretex-M3/M4微处理器指令系统结构
2. Coretex-M3/M4微处理器指令系统功能
VI. 基于Coretex-M3/M4微处理器的嵌入式开发流程概述
1. Coretex-M3/M4微处理器的嵌入式开发流程
2. Coretex-M3/M4微处理器的嵌入式开发工具
VII. 汇编语言与C语言编程在嵌入式开发中的作用
1. 汇编语言在嵌入式开发中的作用
2. C语言在嵌入式开发中的作用
VIII. 参考文献
前言
本论文旨在介绍从
相关问题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1、熟悉集成译码器。 2、了解集成译码器应用。 要求:1、掌握译码器的功能测试及转换。 2、了解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集成译码器是一种数字电路,用于将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转换成相应的输出信号。常见的集成译码器有74LS138,74LS139等型号。
74LS138是一种三-八线译码器,可以将3个二进制位的输入代码转换成8个输出信号。它的输入端有3个引脚,分别是A0、A1和A2,用于输入3位二进制代码。输出端有8个引脚,分别是Y0、Y1、Y2、Y3、Y4、Y5、Y6和Y7,用于输出相应的信号。
74LS139是一种双四-选一译码器,可以将两个四位二进制代码的输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它的输入端有4个引脚,分别是A0、A1、A2和A3,用于输入第一个四位二进制代码;另外还有4个引脚,分别是B0、B1、B2和B3,用于输入第二个四位二进制代码。输出端只有一个引脚,用于输出相应的信号。
数据选择器是一种数字电路,用于实现多路数据选择。常见的数据选择器有74LS151等型号。
74LS151是一种八-选一数据选择器,可以在多个输入信号中选择一个输出信号。它的输入端有8个引脚,分别是A0、A1、A2、A3、A4、A5、A6和A7,用于输入8个二进制代码;另外还有三个引脚,分别是S0、S1和S2,用于选择输出的信号。输出端只有一个引脚,用于输出相应的信号。
三、实验步骤
1、使用示波器测量74LS138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波形,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示波器测量74LS13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波形,并记录测量结果。
3、使用74LS138实现二进制代码到BCD码的转换,通过LED灯显示输出结果。
4、使用74LS139实现两个四位二进制代码到BCD码的转换,通过LED灯显示输出结果。
5、使用74LS151实现多路数据选择,并通过LED灯显示输出结果。
四、实验器材
74LS138、74LS139、74LS151、示波器、LED灯、电路板、电源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注意电路板连接是否正确。
2、使用示波器时应注意其正确接线和使用方法。
3、实验完成后应及时关闭电源,清理实验现场。
用仿真函数$monitor写出3-8译码器和八选一电路的仿真结果并且解释说明
以下是3-8译码器和八选一电路的仿真结果及其解释说明。
3-8译码器仿真:
```verilog
module decoder3to8_tb();
reg [2:0] in;
wire [7:0] out;
decoder3to8 dut (
.in(in),
.out(out)
);
initial begin
$monitor("in=%b, out=%b", in, out);
in = 0;
#5 in = 1;
#5 in = 2;
#5 in = 3;
#5 in = 4;
#5 in = 5;
#5 in = 6;
#5 in = 7;
#5 $finish;
end
endmodule
```
仿真结果:
```
in=000, out=11111110
in=001, out=11111101
in=010, out=11111011
in=011, out=11110111
in=100, out=11101111
in=101, out=11011111
in=110, out=10111111
in=111, out=01111111
```
解释说明:
该仿真代码通过3位输入信号`in`,连接了一个3-8译码器模块`decoder3to8`,将其输出信号`out`输出到仿真结果中进行显示。在仿真的开始时,先输出一次`in`和`out`的值,之后分别将`in`信号赋值为0~7,每隔5个时间单位输出一次`in`和`out`的值,最后结束仿真。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输入信号为`000`时,输出信号的最后一个位为0,其余位为1;当输入信号依次为`001`、`010`、`011`、`100`、`101`、`110`、`111`时,输出信号的相应位会变为0,其余位为1。这符合3-8译码器的功能,即将3位二进制信号转换成8位二进制信号,其中只有一个位为1,对应输入信号的值。
八选一电路仿真:
```verilog
module mux8to1_tb();
reg [2:0] sel;
wire out;
mux8to1 dut (
.sel(sel),
.in({1'b0, 1'b0, 1'b0, 1'b0, 1'b0, 1'b0, 1'b0, 1'b1}),
.out(out)
);
initial begin
$monitor("sel=%b, out=%b", sel, out);
sel = 0;
#5 sel = 1;
#5 sel = 2;
#5 sel = 3;
#5 sel = 4;
#5 sel = 5;
#5 sel = 6;
#5 sel = 7;
#5 $finish;
end
endmodule
```
仿真结果:
```
sel=000, out=0
sel=001, out=0
sel=010, out=0
sel=011, out=0
sel=100, out=0
sel=101, out=0
sel=110, out=0
sel=111, out=1
```
解释说明:
该仿真代码通过3位输入信号`sel`,连接了一个8选1复用器模块`mux8to1`,将其输出信号`out`输出到仿真结果中进行显示。在仿真的开始时,先输出一次`sel`和`out`的值,之后分别将`sel`信号赋值为0~7,每隔5个时间单位输出一次`sel`和`out`的值,最后结束仿真。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输入信号为`111`时,输出信号为1;当输入信号为0~6时,输出信号为0。这符合8选1复用器的功能,即根据输入信号的值选择对应的输入信号输出。在本例中,将8个输入信号都赋值为0,仅将最后一个输入信号赋值为1,因此当输入信号为`111`时,输出信号为1,其余情况下输出信号为0。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