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第三章:语言分析基础

需积分: 17 1 下载量 1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357KB PPT 举报
"最后经过证明可以得出结论-编译原理第三章上"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的代码。本资源聚焦于编译原理的第三章——语言分析基础,由教师杨丽娜主讲。这一章涵盖了语言和语法的基础概念,产生式,上下文无关文法及其语言,以及语法树和抽象语法树等相关主题。 首先,语言被定义为一个符号系统,用于记录和传递信息。在编译原理中,语言由一系列符号串组成,这些串可以是词或句。词是语言中的最小信息单元,而句则是信息的组合单元。语言的结构通常表现为层次性的嵌套和递归。 语法是描述词汇间并列和嵌套关系的规则。以例3.1为例,展示了两个简单的产生式,A→(A)和A→a,其中A是非终结符,(A)和a是终结符,"→"表示替换,"| 表示选择。产生式是构成文法的基本元素,文法由一组产生式定义,非终结符至少在某产生式的左侧出现一次。 接着,产生式是形如γ→α|β的规则,允许一个符号串被另一个替换。在文法G:A→(A)|a中,A可以被(A)或a替换。上下文无关文法(Context-Free Grammar, CFG)的产生式具有这样的形式,其优点在于能精确描述语言的语法结构,且易于构造分析程序,还可以方便地添加语义描述以实现语法制导的翻译。 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终结符和非终结符。终结符是文法中不能再被替换的基本符号,如小写字母a。非终结符则可以在产生式中被其他符号串替换,它们共同构成了文法的骨架。 此外,文法中的语法树和抽象语法树是描述程序结构的重要工具。语法树直观地展示了句子如何按照文法规则分解,而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 AST)进一步简化了语法结构,为编译和解释提供了简洁的表示。 通过深入学习编译原理的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构建编译器,如何解析源代码,并最终将高级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这一章的内容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学生和软件开发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解读和生成计算机程序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