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设计:龙书为基础的实践与探索

需积分: 9 11 下载量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教学设计-编译原理课件(龙书为教材)” 这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教学设计,以龙书(可能指的是Alfred V. Aho, Monica S. Lam, Ravi Sethi, Jeffrey D. Ullman合著的《编译器设计》)作为主要教材,由辛明影教授在计算机学院授课。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这种设计思路鼓励学生从整体理解编译器工作原理,然后逐渐深入到各个具体细节,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等。 2. **问题驱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和掌握编译原理知识。 3. **将课程设计成一个应用平台**:可能是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编程环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其动手能力。 4. **用实验拓广课堂教学**: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编写和调试编译器的各个组件,加深理论理解。 5. **精讲多练**:强调理论讲解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6. **承前启后**:课程内容前后连贯,每个新章节都建立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为后续学习铺垫。 教学目标未在摘要中详细说明,但可以推测可能包括让学生掌握编译器的基本结构、理解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实现词法和语法分析器、熟悉语法制导翻译和代码优化等技能。 课程内容涵盖以下部分: 1. **编译器的基本结构**:介绍编译器的整体架构和组成部分。 2. **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探讨各种高级语言的特性及如何进行语法描述。 3. **词法分析器**:教授如何识别源代码中的词汇单元。 4. **语法分析技术**:讲解如何解析源代码的语法结构。 5. **语法制导翻译及中间代码**:讨论如何基于语法规则生成中间代码。 6. **程序运行时的存贮分配问题**:涉及如何在内存中安排程序的执行环境。 7. **代码优化**:学习如何改进和优化生成的目标代码,提高程序效率。 8. **目标代码生成**:讲解如何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特定机器的机器码。 编译器的工作过程大致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和挑战。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编译器的理论,还能具备实际构建编译器的能力,为未来的软件开发和系统级编程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助教洪晓鹏和单丽丽也将提供支持,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