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BASE-R协议详解:从Arria10 Transceiver到PCS架构

需积分: 47 171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6 5 收藏 2.57MB PPT 举报
"10GBASE-R协议是针对10吉比特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的物理层标准,它在IEEE 802.3-2008规范的第49条中定义,运行在10.3125千兆比特每秒的数据速率。此协议的主要目标包括支持全双工的以太网MAC层,提供10吉比特每秒的数据速率在XGMII接口,兼容运行在10吉比特速度的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PMD,如与ISO/IEC 11801:1995规定的光纤,以及允许网络延伸至40公里,并具有10^-12的误码率目标。 10GBASE-R协议的组成部分包括多个关键子层: 1. 物理介质依赖(PMD)子层:这一子层负责将物理介质适配器(PMA)的串行数据转换为适合特定介质的信号。在Clause 52中,它涵盖了与ISO/IEC 11801:1995定义的光纤相关的标准。而在Clause 68中,10GBASE-LRM(局域中继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应用,它适应了更短距离的连接需求。 2. 物理介质附加(PMA)子层:PMA子层提供了与物理介质无关的接口,使得物理编码子层(PCS)能够支持传输和接收数据。它是物理层与介质之间的桥梁,确保数据能够在不同类型的传输媒介上正确无误地传输。 在Altera的Arria 10 Transceiver中,10GBASE-R协议得到了具体实现。Arria 10 PMA(物理介质附加)架构和增强型PCS(物理编码子层)架构是实现10GBASE-R的关键技术。Arria 10 PLL(锁相环)和时钟网络是这些高速数据传输的基础,它们提供精确的时钟信号,保证数据的同步和稳定。 10GBASE-R与10GBASE-KR的区别在于设计和实现的细节。10GBASE-KR是另一种用于背板和铜缆的10吉比特以太网标准,其主要差异可能体现在信号处理、电缆要求和功耗等方面。10GBASE-R更侧重于光纤通信,而10GBASE-KR则更适用于短距离的电气连接。 10GBASE-R协议是10吉比特以太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子层和硬件技术实现了高速、长距离的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企业网络和电信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