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Co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SERS效应研究

0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488KB PDF 举报
"核壳结构Au-C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本文探讨的主题集中在核壳结构的Au-Co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中的应用。研究团队由鲍芳、崔颜等人组成,他们在已有的Au纳米粒子基础上,采用化学还原法成功地在其表面沉积了Co壳层,以此调控Co壳的厚度,形成AucoreCoshell纳米粒子结构。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精确控制CoCl2的添加量,以实现不同厚度的Co壳。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的表征,证实了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核壳结构,并且表面没有“针孔”缺陷,这确保了其稳定性和均匀性。接着,研究人员利用吡啶(Py)作为探针分子进行SERS实验,观察到SERS信号强度随着Co壳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弱。结果显示,当Co壳层最薄时,SERS增强能力最高,约为粗糙钴电极的20倍。 这项研究指出,这种核壳结构的Au-Co纳米粒子能作为优异的SERS基底,用于研究金属Co表面吸附物种的性质。核壳结构的优势在于,通过内部Au核产生的强电磁场,能够检测到吸附在外层Co表面的分子的SERS信号,即便Co本身对SERS的增强效果较弱。 文章开头的引言部分提到,金属纳米粒子因其特殊的催化、电学、光学和磁学特性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铁系过渡金属纳米粒子。在SERS领域,尽管币族金属如Ag、Au、Cu显示出显著的增强效果,但在过渡金属上的应用相对较少。因此,通过构建Au-Co这样的核壳结构,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利用Au的强增强效应和Co的特定性质,为SERS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文中还引用了其他研究,例如Au-Pt和Au-Pd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作为SERS基底的研究,以及通过电化学和红外光谱法分析CO在Au-Pt核壳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催化性能。通过改变核壳纳米粒子的组分和结构,可以进一步探索其SERS性能与壳层厚度的关系,如对CO作探针分子的研究。 鲍芳等人的研究不仅展示了Au-Co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还揭示了它们在SERS技术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对于理解和优化金属纳米粒子在SERS领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相关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