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构建预测分析表详解

需积分: 31 2 下载量 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6.83MB PPT 举报
"这篇资料主要介绍了编译原理中的预测分析表的构造,这是在编译器设计中一个关键的步骤。辛明影教授在计算机学院的课程中详细讲解了这一主题,包括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语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等多个方面,并强调了实践性教学方法。" 在编译原理中,预测分析表的构造是语法分析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指导解析器预测下一个输入符号的可能性。这个过程涉及两个主要的概念:FIRST集合和FOLLOW集合。 首先,`FIRST(α)`集合包含非终结符α可能开始的所有终端符号,包括可能的空字符ε。在构建预测分析表时,对于规则A→α,如果ε属于FIRST(α),意味着A推导出的序列可以以空字符结束,这时对于每一个a∈FIRST(α),都会设置M[A,a]=A→α。这意味着当解析器在当前状态A且遇到符号a时,它可以按照规则A→α继续解析。 其次,`FOLLOW(A)`集合包含了在非终结符A可能出现的后续符号,这些符号可以出现在A的上层产生式右侧的末尾。如果ε属于FIRST(α),那么对于每一个b∈FOLLOW(A),M[A,b]也会被设置为A→α。这表明当解析器在状态A且预期可能的下一个符号是b时,可以使用规则A→α来继续解析。 在构建预测分析表的过程中,所有未被明确指定的表项通常设置为“error”,表示解析器遇到这些情况时会报告错误,因为它们不遵循已知的文法规则。 课程的设计不仅限于理论讲解,还包含了自顶向下的逐步求精方法、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以及通过实验和实践项目来拓宽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编译原理,使他们能够设计和构建自己的编译程序。 整个编译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每个阶段都至关重要,共同构建了从源代码到可执行程序的桥梁。通过学习编译原理,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底层工作原理,还能为未来在软件开发、系统优化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