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分析方法:构建模型与规则解析

需积分: 35 1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1.37MB PPT 举报
“创建数据流模型的5条规则,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的文字描述,确定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数据流,例如在‘家庭保安系统’案例中的1级数据流图。教学内容包括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的概念,实体-关系图的绘制,以及基于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在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中,数据流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理解和表述软件系统的功能。以下是创建数据流模型的一些关键规则和概念: 1.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表示法,用于描绘数据如何在系统中流动,以及经过哪些处理。它由数据流、处理(转换)、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组成。在案例中,“家庭保安系统”的顶级数据流图展示了系统的主要输入、输出和处理。 2. 数据流:数据流是信息在系统内的传输路径,可以是单个数据项或一组数据项。例如,"传感数据"和"用户命令"在图5-1-2中表示了数据流。 3. 处理(转换):处理是改变数据流的函数,通常表现为“泡”或“处理节点”。在“家庭保安系统”中,可能包含如“警报类别”和“电话拨号音频”等处理功能。 4.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系统中的临时或永久性数据容器,如缓冲区、文件或数据库。它们提供数据源或数据接收服务。 5. 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是系统边界外的实体,它们是数据的来源或接收者。在“家庭保安系统”中,用户和环境传感器是外部实体。 6. 层次结构:数据流图采用分层结构,从顶层(第0级)数据流图开始,逐级细化到更具体的子系统。这种分层有助于复杂系统的分解和理解。 7.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DD):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图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定义和解释,它提供了关于数据流图中每个元素的详细信息,如数据类型、格式、限制等。 8. 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 E-R图):虽然不是数据流分析的核心,但E-R图在数据建模中很重要,用于描述实体间的关系。它是理解系统数据结构的关键。 9. 规则和经验知识:分析人员应遵循一套规则和最佳实践,例如识别名词和动词来确定实体和处理,以及使用逐步求精的方法细化模型。 通过这些规则和概念,分析人员能够系统地捕捉用户需求,构建准确的模型,确保软件设计符合用户的期望。在实际操作中,结合CASE工具(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可以更高效地进行需求分析和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