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体系结构详解

需积分: 25 6 下载量 19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6.9MB PPT 举报
本资源是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经典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的第四章内容,由著名作者唐朔飞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适用于计算机研究生考试。本章主要探讨了存储器系统,这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组成部分。 首先,4.1节概述了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根据不同的标准被划分为几类:按存储介质可分为半导体存储器(如TTL、MOS),磁表面存储器(如磁盘、磁带、磁芯),以及光盘存储器等,其中半导体存储器又区分为主动(易失性)和非易失性类型。按存取方式则有随机访问的RAM(包括静态RAM和动态RAM)、只读存储器(ROM,如MROM、PROM、EPROM和EEPROM)以及顺序访问的磁带。存储器还按照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如主存储器(高速、大容量、快速)、辅助存储器(慢速、容量小但持久)。 存储器的三个主要特性包括速度、容量和价格,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例如,高速缓存(Cache)通常具有快速存取速度,但容量相对较小;而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在速度和容量上各有侧重。 4.2节深入探讨了主存储器。主存储器由存储体、驱动器、译码器、地址寄存器(MAR)和数据寄存器(MDR)等组成,这些组件共同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主存储器与CPU通过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进行通信,主存的工作方式取决于字长和寻址方式,如按字节或字寻址,并且高位字节地址负责指示字的边界。 此外,章节还介绍了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包括CPU、缓存、主存和辅存之间的交互。缓存作为高速缓冲区,可以减少CPU访问主存的时间,提高系统性能。而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也被提及,它通过逻辑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扩展了可用的存储空间,尤其是在处理大内存需求时。 最后,对于主存的具体设计细节,如设置MAR和MDR的位宽,以及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宽度,都对存储器性能有直接影响。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 本章内容全面、深入地讲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存储器部分,无论是存储器的分类、工作原理,还是其在系统架构中的角色,都是学习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重要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