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联吡啶桥联聚倍半硅氧烷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418KB PDF 举报
"联吡啶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及其镍(Ⅱ)、铽(Ⅲ)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能 (2011年)" 这篇论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合成一种新型的含联吡啶基桥联倍半硅氧烷前驱体,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利用稀盐酸催化,与镍盐(醋酸镍)或铽盐(氯化铽)反应,制备出联吡啶基桥联聚倍半硅氧烷的金属配合物。研究中,作者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及其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验证了金属离子成功地与配体形成了络合物。 在结构表征方面,扫描电镜(SEM)分析揭示了合成的聚合物和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形态控制,表现为粒径均匀、形状规则的球状粒子。这对于材料的应用,尤其是在催化、吸附和磁性材料领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影响到材料的稳定性和功能特性。 进一步的磁性能研究表明,这两种配合物在低温区域都显示出铁磁性,这是由于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镍(Ⅱ)配合物表现出硬铁磁性特征,具有较大的矫顽力、剩余磁化强度和磁滞回线面积,这意味着它在去除外部磁场后仍能保持较强的磁化状态,适合用于需要强磁性的应用。相比之下,铽(Ⅲ)配合物则呈现软铁磁性,其矫顽力、剩余磁化强度和磁滞回线面积较小,这表明在磁场移除后,它的磁化状态易于改变,适合于需要快速响应磁场变化的场合。 联吡啶在配合物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其氮原子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强配位键,同时,吡啶环结构还可能通过π-π堆积效应增强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磁性。这种金属配位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可能在磁性材料、磁存储、磁性传感器以及药物传递系统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这篇论文展示了如何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磁特性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理解和开发新的功能材料,尤其是具有铁磁性的配合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