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存储层次结构与管理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8 收藏 39.05MB PPTX 举报
"第四章 存储管理 (1).pptx"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核心目标是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有限的内存资源,为多道程序提供运行环境,提升用户使用存储器的便利性,优化内存利用率,并通过虚拟内存技术逻辑上扩大内存容量。这一章主要讲解了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主存储器、高速缓存和磁盘缓存的作用及特点。 首先,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是基于速度和成本的权衡设计的。最高层是CPU寄存器,它们最接近CPU,速度最快但容量有限。寄存器通常用于存储运算中的中间结果和指令,数量和长度取决于系统的类型,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中间层为主存储器,是程序和数据的主要运行空间,容量比寄存器大得多,但访问速度较慢。而在更高级的系统中,还存在高速缓存,位于主存和寄存器之间,用于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以减少对较慢主存的依赖。 主存储器(内存)是系统中可执行存储器的重要部分,其容量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大,对于嵌入式系统而言,内存大小可能从几十KB到几MB不等。内存中的信息可以通过地址直接访问,但与辅助存储器(如硬盘)相比,访问速度显著更快。然而,由于主存的速度仍然无法满足CPU的需求,所以引入了高速缓存,其容量介于主存和寄存器之间,访问速度比主存快,用于缓存常用数据,减少主存的访问延迟。 在存储层次的底层,磁盘缓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磁盘I/O速度远低于主存访问速度,磁盘缓存被用作临时存储,将频繁使用的磁盘数据预加载到主存中,从而减少了对磁盘的直接访问,提高了系统性能。磁盘缓存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利用主存的一部分作为缓冲区。 存储管理的功能还包括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操作系统负责根据程序需求动态分配内存空间,并在程序结束或内存紧张时回收内存,确保内存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为了处理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差异,存储管理还需要实现地址变换功能,将程序中的逻辑地址映射为实际内存中的物理地址,使得程序可以在分散的物理内存中连续运行。 最后,通过虚拟内存技术,存储管理可以创建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当程序请求的内存超过实际可用的内存时,操作系统会将不活跃的部分交换到磁盘上,形成“页面”或“段”,当这些数据再次被需要时再换回内存,这种技术使得系统能够运行超出物理内存限制的大型程序。 存储管理涉及内存的多层次架构、内存分配、地址变换和内存容量的逻辑扩充等多个方面,是保障计算机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