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互联网定价背后的算法争议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2 收藏 3.47MB PDF 举报
互联网杀熟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利用大数据算法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不同用户实施差异化定价的现象,通常涉及在线平台如滴滴、携程、京东等。这些平台通过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数据以及消费习惯,构建用户画像,以此来决定展示的价格,有时会导致同一商品或服务对不同用户呈现出不同的价格,被外界视为不公平或“看人下菜碟”。 这一现象最早由亚马逊在2000年的DVD销售中引发关注。新用户看到的价格相对较低,而算法认为有购买意愿的老用户则可能面临更高的价格。亚马逊最初将这种策略称为实验,但随后因被用户发现并投诉,其CEO贝索斯道歉,并承诺不再进行价格歧视。 大数据杀熟的争议在于,尽管它可能帮助企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但也可能侵犯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当价格差异明显且无合理解释时。例如,在滴滴出行中,iPhone用户可能被收取高于Android用户的价格,或者高价值用户可能享受不到预期的优惠政策,这引起了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对于这些平台的回应,有的声称用户可能对价格体系有所误解,价格差异源于优惠券的使用情况;有的则明确否认存在价格歧视。然而,如何在利用大数据提升用户体验与维护公平交易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互联网企业面临的伦理挑战。 在监管层面,随着公众对隐私和公平交易的重视,政府机构和消费者组织也在关注这一问题,可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来约束企业的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透明度和算法公正性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热点议题,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