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波段划分与频率波长详解

需积分: 48 9 下载量 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6.28MB PPT 举报
微波遥感是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微波波段进行地球大气、地表和海洋环境的观测。本章节将深入探讨微波波段在遥感中的应用,包括其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以及不同波段的划分。 1. 微波波段的定义: - 波长范围:微波遥感的载波波长主要在1毫米至1米之间,这使得它区别于可见光和热红外遥感,后者分别对应0.38-0.76微米和0.76-1000微米的波长。 2. 波段划分: - 按照波长,微波被分为毫米波(0.1-1.0mm)、厘米波(0.1-1.0cm)和分米波(0.1-1.0m),这些波段分别对应不同的字母标识,如Ka、K、Ku、X、C、S、L和P。 - 各个波段的相对频率和波长具体数值列在表格中,例如P波段的频率约为0.23GHz,对应的波长约为1333.33mm。 3. 雷达卫星载波举例: - 早期的雷达卫星如SAESAT(1978年)、SIR-A和SIR-B(1980s)使用的主要是L波段,频率在1.275 GHz左右。而更先进的SIR-C/X-SAR卫星(1994年)则展示了微波技术在遥感中的不断进步。 4. 微波遥感的优势: - 微波遥感因其特有的穿透云层的能力,在天气恶劣或可见光受限的情况下依然能提供地面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它可以用于多种应用,如土壤湿度测量、植被健康监测、冰川和雪层厚度探测、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等。 5. 学科地位和应用前景: - 微波遥感在地球科学、环境监测、农业、灾害管理等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新的微波波段用于更精细的地理信息获取。 6. 参考书籍: - 这些参考资料为学习微波遥感提供了基础,涵盖了微波遥感原理、雷达技术、地球卫星遥感理论等内容,为深入理解这一主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这个章节,读者将了解微波遥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不同波段的应用,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