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DGHV方案:短密钥高效全同态加密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3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1.04MB PDF 举报
"该文对2010年欧密会上Van Dijk等人提出的基于整数的全同态加密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以解决原方案公钥尺寸大和加密位数限制的问题。新方案允许一次性加密k bit数据,公钥尺寸减少到O(λ^7),同时保持了加/解密效率的提升,并基于相同的安全假设。" 全同态加密是一种高级的密码学技术,它允许在加密数据上进行计算,而无需先解密。Van Dijk等人的原始方案以其概念的简洁性著称,用整数代替理想格来描述同态加密体制,简化了原本复杂的体系。然而,这个方案存在两个主要缺点:公钥的大小为O(λ^10),占用大量存储空间,以及每次只能加密1 bit的数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本文的研究者对这一方案进行了优化,他们改变了整数的选择方式和模数设置,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同态加密方案。新方案显著提高了加密效率,一次可以处理k bit的数据,公钥尺寸减小到O(λ^7),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存储和处理效率的问题。同时,方案的安全性得到了证明,它仍然依赖于相同的困难问题——近似最大公因子问题和稀疏子集和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密码学中的核心难题,确保了加密方案的强度。 近似最大公因子问题和稀疏子集和问题都是数学中的硬问题,它们的难度为全同态加密提供了基础的安全保障。近似最大公因子问题涉及到寻找两个或多个大整数的最大公共因数的近似值,而稀疏子集和问题则要求在一组具有特定属性的整数中找到满足特定条件的子集和。这些难题在全同态加密中扮演着安全基石的角色,因为破解这些问题的难度决定了攻击者破解加密系统的难度。 作者们对新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效率分析,表明在加/解密操作上,新方案比原始方案更为高效。这使得该方案在实际的云计算环境和大数据处理中更具吸引力,因为它能够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提供高效的计算服务。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为全同态加密领域带来了实质性的进步,通过创新性的方法降低了公钥的尺寸并提升了加密的位数,使得全同态加密更接近于实际应用,特别是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场景下。同时,它也展示了密码学研究如何通过深入理解和改进现有方案,来应对安全性和效率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