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被动移动模型与主动移动模型

需积分: 33 4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750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面向被动移动模型的路由算法以及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了几种不同的路由策略和算法,包括转发策略和主动移动模型的路由算法。" 在容迟网络中,路由算法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这类网络的特点是节点间的连接不连续,可能由于移动性、电源管理或调度等原因导致频繁且长时间的断开连接。在这种环境下,路由算法需要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确保数据的有效传输。 2.2 转发策略的路由算法 这类算法中,节点依据对网络拓扑变化的了解,选择最优路径进行单副本报文传输。例如,FC算法是最简单的,它基于零知识输入,从首次出现的连接中随机选择转发路径,但性能有限且无法保证到达目的地。相比之下,MED算法使用摘要信息和Dijkstra算法寻找最小预期延迟路径,而ED算法基于所有连接信息,通过改进的Dijkstra算法寻找最早送达的路径。EDLQ和EDAQ则在ED算法基础上引入了队列信息,优化性能。LP算法则考虑了流量需求,将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求解。 2.3 面向主动移动模型的路由算法 在主动移动模型中,有些节点(如报文轮渡或数据骡子)能够控制自己的移动路径,协助数据传输。文献中提到了一系列基于报文轮渡的路由算法,如针对单个轮渡节点的机制设计,以及考虑多个轮渡节点的优化移动路线算法,如OPWP算法,它通过确定有序的路点集合和等待时间,设计出轮渡节点的最短路径路由。 2.4 面向被动移动模型的路由算法 被动移动模型的路由算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获取网络模型知识和基于知识制定路由策略。这类算法更多地关注节点移动和相遇规律的分析,建立模型并获取参数,以便设计出适应这些规律的路由算法。 容迟网络的路由算法研究涉及多种策略,包括基于转发策略的优化、主动移动节点的路径规划以及对被动移动模型的深入理解。这些算法的目标都是在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中,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随着容迟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展,如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Ad hoc网络、卫星网络等,对高效路由算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方面的研究将持续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