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熵编码与网络传输研究:变长码字拼接在FPGA实现

需积分: 9 7 下载量 1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1.79MB PDF 举报
"H.264视频压缩熵编码和网络传输的研究" 在视频压缩领域,H.264标准因其高效率的压缩比、灵活的分层结构和出色的网络适应性,成为数字视频处理和存储的重要标准。熵编码是H.264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进一步减少数据量,主要包括Exp-Golomb编码、Context-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 (CAVLC)以及Context-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 (CABAC)。 Exp-Golomb编码是一种无上下文的熵编码方式,主要用于编码离散余弦变换(DCT)后的量化系数。这种编码方式基于Golomb-Rice编码,适用于非负整数的编码,特别适合在Baseline Profile中使用。 CAVLC则是一种上下文自适应的变长编码,通过考虑相邻系数的值来调整编码长度,从而提高编码效率。在4×4变换系数块中,CAVLC编码负责编码幅度值,以优化码流的使用。 变长码字拼接模块是熵编码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变长编码产生的码字转换为固定长度的码字流,便于数据传输和存储。假设输出的固定码字长度为R,该模块将不同长度的码字进行有效拼接,确保码流满足固定长度的要求。这一过程通常涉及零填充、截断等操作,以确保码字序列的连续性和可读性。 在H.264的网络适应性方面,编码器设计需要考虑到网络传输的需求。网络抽象层(NAL)的引入使得编码数据可以直接适应各种网络环境,通过封装和头信息的添加,可以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正确传输。一种低成本的编码器网络接口设计方案是使用AVR单片机ATmega28和RTL8019AS以太网控制芯片,这种组合既能实现高效的编码处理,又能在成本上得到控制。 为了实现这个网络接口,硬件电路设计是基础,包括AVR单片机与RTL8019AS之间的接口电路。同时,还需要开发实时操作系统gC/Os-II和嵌入式轻型网络协议栈lwIP的移植工作,以构建一个能执行多任务的网络开发平台。这涉及到驱动程序的编写,如针对RTL8019AS的驱动,以及利用VC++6.0进行网络性能测试的测试程序开发。 通过这样的软硬件集成,不仅可以实现H.264编码数据的有效网络传输,还可以通过网络分析工具评估和优化系统的性能,确保视频数据在网络中的高效、稳定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