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新手指南:K-means聚类算法详解
需积分: 6 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1KB TXT 举报
本篇文档是一份适合MATLAB新手学习的关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实现教程。K-means是一种常用的数据聚类方法,它将数据集分为k个簇,每个簇由一个质心(centroid)代表,通过迭代过程不断优化簇的划分,直到簇中心不再改变或达到预设的停止条件。
**1. 函数定义与参数**
函数`[classcount]=k_means(data,k)`接收两个参数:输入数据`data`(通常是矩阵,存储样本特征向量)和期望的簇数`k`。函数的目的是根据给定的数据对样本进行聚类,并返回每个样本所属的簇类别计数数组`classcount`。
**2. 初始化簇中心**
首先,计算数据集中每个簇的初始质心,将第`sum/k`个元素及其后的元素分配到第`i`个簇,这里`sum`是数据集总行数。
**3. K-means算法的迭代过程**
- **距离计算**:对于每个样本,计算其与所有簇中心的距离,并找到最近的簇。
- **重新分类**:更新每个样本所属的簇,计数器`count`记录每个簇的样本数。
- **更新簇中心**:对于每个簇,计算该簇内所有样本的平均值作为新的簇中心,然后清零`temp`矩阵用于下一轮迭代。
- **计算簇中心移动的距离**:用新的簇中心与旧簇中心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更新`centr_dist`。
- **停止条件**:如果最大簇中心移动距离小于等于0(可能是因为算法收敛),则退出循环;否则,继续迭代,更新簇中心。
**4. 时间复杂度与版权信息**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迭代次数,每次迭代涉及两次全量数据遍历(一次计算距离,一次更新簇中心)。K-means的性能依赖于数据分布和初始簇中心的选择,理想情况下,它属于O(sum*k*I),其中I表示迭代次数。本文由CSDN博主「ybyly」原创,遵循CC4.0 BY-SA版权协议,引用时需注明原作者和链接。
这篇教程详细展示了如何在MATLAB中实现K-means聚类算法,包括关键步骤和控制流程。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能够帮助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这个函数,用户可以对自己的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探索数据内在结构。
2019-08-13 上传
152 浏览量
2022-03-11 上传
2019-08-13 上传
2022-03-11 上传
2022-03-11 上传
2022-03-11 上传
2023-08-09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weixin_57177012
- 粉丝: 0
- 资源: 4
最新资源
- SSM动力电池数据管理系统源码及数据库详解
- R语言桑基图绘制与SCI图输入文件代码分析
- Linux下Sakagari Hurricane翻译工作:cpktools的使用教程
- prettybench: 让 Go 基准测试结果更易读
- Python官方文档查询库,提升开发效率与时间节约
- 基于Django的Python就业系统毕设源码
- 高并发下的SpringBoot与Nginx+Redis会话共享解决方案
- 构建问答游戏:Node.js与Express.js实战教程
- MATLAB在旅行商问题中的应用与优化方法研究
- OMAPL138 DSP平台UPP接口编程实践
- 杰克逊维尔非营利地基工程的VMS项目介绍
- 宠物猫企业网站模板PHP源码下载
- 52简易计算器源码解析与下载指南
- 探索Node.js v6.2.1 - 事件驱动的高性能Web服务器环境
- 找回WinSCP密码的神器:winscppasswd工具介绍
- xctools:解析Xcode命令行工具输出的Ruby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