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适宜尺度区间方法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623KB PDF 举报
"郭继发和崔铁军等人在2012年的研究中提出了多尺度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新方法,重点关注了适宜尺度区间内的评估。他们针对泥石流灾害及其孕育环境的高阶模糊性问题,指出现有评估模型的尺度效应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构建了我国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尺度模型,通过尺度分析确定孕灾因子的适宜尺度范围。此外,他们利用区间Ⅱ-型模糊集来表达孕灾因子的高阶模糊隶属度,以反映泥石流及其孕育环境的复杂性。同时,通过区间权重来量化各个孕灾因子的重要性。他们提出的适宜尺度区间上的危险性评价方法旨在克服单一尺度分析的不足,充分考虑孕灾因子在适宜尺度区间内的所有可能状态以及专家评价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更客观的评估结果。该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集理论,并特别关注了高阶模糊性和适宜尺度区间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这篇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如何在多尺度上更准确地评估泥石流的危险性。传统的评估方法常常忽视了灾害环境的复杂性和尺度效应,而郭继发和崔铁军等人的研究则创新性地引入了高阶模糊性和适宜尺度区间的概念。他们首先建立了一个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尺度模型,通过尺度分析找出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各个因素(孕灾因子)的最佳分析尺度。这一尺度不仅考虑了物理特性,还考虑了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接下来,研究者运用区间Ⅱ-型模糊集理论,这是一种能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数学工具,用来描述孕灾因子的高阶模糊隶属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捕捉到泥石流灾害及其孕育环境的复杂动态特性,尤其是当数据不完整或难以精确测量时。 此外,他们引入区间权重来量化不同孕灾因子的重要程度。这允许评估者在不确定性和专家意见差异的情况下,对各个因素的影响进行相对比较和整合,从而提供更全面的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他们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新方法的有效性,证明了它能够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克服传统单一尺度方法的局限,充分利用所有可能的孕灾因子状态,并且能够包容专家判断的不确定性。这种方法的实施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客观,有助于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关键词涉及的领域包括层次分析法(AHP)、模糊集理论、泥石流灾害、适宜尺度区间和高阶模糊性,这些概念和技术都是理解和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关键工具。这项研究对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防灾规划以及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