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事务管理:原子性、隔离性与并发控制

需积分: 19 1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698KB PPT 举报
"这篇PPT主要讲解了基于时标的并发控制机制在数据库技术中的应用,以及事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在数据库系统中,事务管理是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并发执行的重要方面。基于时标的并发控制机制是一种解决操作冲突的方法,它通过为每个事务分配一个时标来确保操作按照时间顺序执行,从而避免并发执行中的数据不一致。 1. 事务的基本概念: -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位,一次完整的数据库操作序列被视为一个事务。 -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定义事务的粒度,例如单个操作、一系列操作或整个应用程序。 - 事务通常包括开始、执行数据库操作、结束以及可能的提交或回滚(交付或撤消)。 2. 事务的状态: - 活跃:事务正在执行。 - 部分交付:事务已完成部分操作但尚未提交。 - 交付:事务成功执行并提交其结果。 - 撤消:事务因错误或用户请求被回滚,所有改变被撤销。 3. 事务的特性: - 原子性: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不会出现部分完成的情况。 - 持久性:一旦事务交付,其结果将永久保存,即使发生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 - 隔离性:事务之间相互隔离,避免一个事务看到其他事务未完成的操作,防止数据不一致。 - 一致性: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必须保持一致性状态,即所有事务的并发执行效果与它们按某种顺序串行执行的结果相同。 4. 基于时标的并发控制机制: - 每个事务开始时,系统为其分配一个时标(通常为当前时间)。 - 数据库系统维护每个数据项的最近读时标RTM(x)和最近写时标WTM(x),用于记录最近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 在事务执行过程中,系统会比较事务的时标t与操作对象的读写时标,依据特定规则决定操作是否可以执行,以此实现并发控制。 举例说明,假设有三个账户A、B、C,两个并发转账事务T1和T2。在基于时标的并发控制下,系统会确保事务按照时标顺序进行,防止出现错误的转账结果。如果T1先读取B的余额,然后减少B的金额并增加C的金额,而T2也尝试从B转账,系统会根据时标确保T2等待T1完成,以保证事务的隔离性和一致性。 通过并发控制机制(如基于时标的方法),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管理并发事务,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恢复机制则用来在系统故障后恢复事务的原子性和持久性,以及保持事务的隔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