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解耦结构与观测性分析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403KB PDF 举报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非线性时变系统的解耦问题,通过状态反馈和预补偿技术。作者E. Kreund扩展了Porter (1970)关于解耦的理论,适用于D(x, t)=0的情况,并提出了更一般的反馈定律,允许任意指定极点的分配,这是对Falb和Wolovich (1967)在非线性时变情况下的综合方法的推广。" 文章深入研究了解耦闭环系统在可观测性方面的结构。对于具有常数系数的线性系统,Mufti (1969)已经对此类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此,文章引入了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可观测性的充分判据,并将其应用于具有任意极点分配的解耦闭环系统。基于这个判据的分析揭示了解耦系统的结构特点,并给出了解耦非线性时变系统可观测性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状态反馈","预补偿","解耦","时间变量","极点分配","可观测性","反馈定律"。 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针对非线性时变系统的解耦合成方法,并且考虑了系统可观测性的问题。通过对非线性时变系统的反馈设计,不仅可以实现系统的解耦,还能够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控制,比如通过任意指定极点来调整系统的响应特性。同时,提出的可观测性判据为理解和分析解耦后的系统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优化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在后续的章节中,作者可能详细阐述了解耦过程中系统的动态行为变化,以及如何利用所提出的反馈定律来实现有效解耦。此外,可能会讨论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到实际工程问题中,以解决非线性系统控制的挑战。 参考文献中提到了多个先驱者的工作,如Falb和Wolovich,Gilbert,Wonham和Morse,Silverman和Payne,以及Porter和Freund,这些工作为非线性系统的解耦和控制理论奠定了基础。而Kreund的工作是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这篇文章是关于非线性时变系统控制理论的重要贡献,它深化了我们对解耦和系统可观测性的理解,并提供了实用的控制策略。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或工程实践的读者,这篇文章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