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垃圾短信过滤系统:结合行为识别与文本分类

0 下载量 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440KB PDF 举报
"一个大规模垃圾短信实时过滤系统 (2008年)" 是一篇由黄文良、李石坚、刘菊新和徐从富等人发表于2008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的论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结合文本分类和行为识别技术来构建一个高效的垃圾短信过滤系统。该系统针对现有短信监控系统的不足,提出了实时分类与离线分类相结合的策略,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反馈的自学习机制,以提高分类器的性能。 这篇论文主要涵盖了以下关键知识点: 1. **垃圾短信问题**:在2008年的背景下,垃圾短信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手机用户和移动服务提供商造成困扰。研究旨在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更好的短信过滤解决方案。 2. **短信监控系统分析**:作者首先分析了当时已有的短信监控系统的局限性,可能是处理速度慢、准确性不高等问题,这些不足为新的系统设计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3. **文本分类技术**:论文中提到的文本分类技术是解决垃圾短信过滤的关键。通过学习和理解短信内容的特性,系统能够自动将短信分类为垃圾短信或非垃圾短信。 4. **行为识别技术**:除了内容分析,系统还考虑了短信发送的行为特征,如发送频率、发送时间、发送者与接收者的交互模式等,这些行为数据有助于识别潜在的垃圾短信发送者。 5. **实时分类与离线分类**:论文提出了一个混合策略,结合实时过滤(在线过滤)和批量处理(离线分类),以兼顾快速响应和全面分析的需求,从而实现高效过滤。 6. **自学习机制**:为提高过滤系统的适应性和准确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反馈的自学习机制。这种机制允许系统根据用户的反馈(如举报的误判短信)进行增量式学习,不断优化分类器的性能。 7. **性能提升**:与传统的过滤方法相比,这个系统在过滤效率和准确率上都有显著提升,这表明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大的潜力和价值。 8. **应用领域**: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服务商以及相关的信息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用于改善用户体验,保护用户隐私,同时减轻网络运营负担。 9. **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论文可能涉及到统计学习方法和其他机器学习算法,如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等。评价指标可能包括过滤效率(如处理速度)、过滤准确率(如真正率和假正率)、以及召回率等。 10. **论文结构与贡献**:通常,这样的学术论文会详细介绍系统的架构、算法细节、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同时也对现有的技术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2021-06-0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