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连续查询攻击算法:新度量与高风险分析

0 下载量 1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338KB PDF 举报
在现代位置服务(LBS)领域,隐私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尤其是对于基于地理位置的查询。k-匿名机制作为一种常用的隐私保护策略,旨在通过将个体数据与其他至少k-1个相似的数据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匿名集合",来隐藏个人身份。然而,对于连续查询的情况,传统的k-匿名方法存在缺陷,因为连续的查询可能会揭示用户行为模式,从而降低匿名保护的有效性。 论文《LBS中连续查询攻击算法及匿名性度量》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作者构建了一种连续查询发送模型,结合了查询发送的时间间隔和连续性特性,针对这种模型下的两种k-匿名算法——Clique Cloaking和Non-clique Cloaking,提出了针对性的连续查询攻击算法。这些攻击算法利用连续性查询的特点,能够更有效地识别个体用户,尤其是在查询频率高、数据关联性强的情况下。 由于匿名集的大小作为匿名性的传统衡量指标在连续查询场景下不再适用,论文引入了熵理论为基础的新度量方式——AD(Anonymity Degree),它能够更好地反映查询的匿名性水平。通过实验,作者发现,对于具有强烈连续性的查询,攻击算法的成功率显著提高,说明仅依赖k-匿名性无法充分保障隐私安全。 这篇论文对LBS中的隐私保护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强调了在处理连续查询时,单纯依靠k-匿名可能不足以抵御攻击,需要开发新的匿名性度量方法来适应这种动态环境。这对于LBS提供商和隐私保护研究人员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理论贡献,也为实际应用中的隐私保护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