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对比:报文、电路、分组交换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1.24M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计算机网络课件,主要内容涉及三种交换方式——报文交换、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比较,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因特网的发展历程、网络的组成、类别、性能、体系结构等。此外,还提到了上机实验的内容,如DNS、WWW、DHCP、代理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并介绍了课程的学习安排和评价方式。" 知识点详解: 1. 交换技术的比较: -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不建立专用通路,每个报文作为一个整体发送,到达目的地后再拆分。这种方式适合于传输大量数据,但时延较大且不适合实时通信。 - **电路交换**:预先建立端到端的物理连接,整个通信过程中连接一直保持。适用于语音通话,提供固定带宽,但资源利用率低。 - **分组交换**:将大报文分割成多个小的数据包(分组),每个分组独立路由,到达目的地后重组。这种方式提高了带宽利用率,适合数据传输。 2.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 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促进了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作为“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对知识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 3. 因特网的发展: - 因特网从20世纪90年代起迅速发展,从教育科研网络转变为商业网络,影响力日益增强。 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 - 边缘部分:用户设备,如个人电脑、移动设备等。 - 核心部分:负责数据传输和交换的网络设施,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根据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 - 根据所有制和使用目的,有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之分。 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带宽、时延、吞吐量、丢包率等是衡量网络性能的关键指标。 - 非性能特征包括可扩展性、安全性、可靠性等。 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 TCP/IP五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和OSI七层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描述了网络通信的分层结构和协议。 8. 上机实验内容: - DNS服务器配置管理,用于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 - WWW服务器设置,搭建Web服务。 - DHCP服务器安装配置,动态分配IP地址。 - 代理服务器安装配置,用于网络访问控制和提高效率。 - FTP服务器安装配置,实现文件传输服务。 9. 课程安排与评价方式: - 考试方式为考试+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上机实验和小考。 - 实验内容涵盖了网络服务的基本配置与管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框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通信的核心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