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巷道底臌控制技术:注浆锚杆解决方案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0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340KB PDF 举报
"软弱围岩巷道底臌控制技术研究" 软弱围岩巷道底臌控制技术是一项关键的工程挑战,特别是在高地应力、承压水带、膨胀性软岩和松软破碎区域的地下环境中。底臌问题不仅影响巷道的稳定性,还可能对采矿作业造成严重干扰。陈昌云、李桂臣等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在淮北某矿进行了实地考察,该矿巷道深度为-515至-508米,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断层、裂隙、构造和褶曲,部分区域承受着较大的地压。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到F28正断层,且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虽总体富水性较弱,但局部存在滴淋水现象。巷道围岩主要由煤线、泥岩和粉砂岩构成,由于断层影响,围岩稳定性较差,尤其是膨胀性泥岩和煤线层,导致底板容易发生底臌。 传统的支护方法,如先锚后架喷支护加注浆补强,在应对巷道底臌问题上效果不佳,底臌量大,最大可达1.2米,两帮移进量大,最大达800毫米。矿压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两帮内挤、棚腿内扎、棚子尖顶、底臌、水沟损坏和卡缆崩断。 底臌机理分析方面,研究者根据底臌的现象和成因将其分为四类:一是挤压流动性底臌,通常发生在软弱岩层或松软破碎的岩体中;二是挠曲褶皱性底臌,层状岩体在特定应力状态下可能发生;三是剪切错动性底臌,主要涉及直接底板;四是遇水膨胀性底臌,常见于含有蒙脱石的粘土岩层,由于吸水膨胀引起。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底臌机理,研究团队利用了数值计算软件FLAC,这种工具能够模拟岩体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行为,帮助理解底臌发生的动态过程。通过数值模拟,他们提出了采用注浆锚杆对底板进行围岩结构强化的控制策略,这种方法旨在改善底板的承载能力和阻止水分渗透,从而减少底臌现象。实践证明,这种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软弱围岩巷道底臌的控制技术研究不仅涉及到地质力学、岩土工程,还涵盖了水文地质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创新的控制手段,可以有效减轻甚至防止底臌问题,保障地下工程的安全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