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网络基石:计算机网络概述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4.9MB PPT 举报
"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计算机网络概述"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三种主要的数据交换技术:报文交换、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这些交换方式在不同的场景下各有优势,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对于深入理解网络通信至关重要。 1. **报文交换**:在报文交换中,整个信息被当作一个单独的数据单元(报文)进行传输。报文在发送时不需要预先建立路径,而是直接从源节点传递到目的节点。在途经多个中间节点时,每个节点都会存储整个报文,然后转发到下一个节点。这种方式允许多个报文同时在同一条链路上传输,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然而,由于每个节点需要存储整个报文,这可能导致内存占用较大,且传输时延不稳定,因为报文的大小可能不同。 2.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类似于传统的电话系统。在数据传输前,两个通信节点之间需要先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这个过程称为连接建立。在数据传输期间,这条通路被双方独占,直到传输完毕后再释放。电路交换的优点在于传输时延相对固定,但缺点是效率低,因为即使空闲,连接依然占用资源。 3.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介于报文交换和电路交换之间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它将大的数据流分割成若干小的数据包(分组),每个分组携带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然后在网络中独立传输。这样,多个数据流可以同时共享同一链路,提高了效率。分组在每个节点上可能经历存储转发,根据路由选择前往下一个节点。这种方式降低了内存需求,减少了传输时延,并且更灵活适应变化的网络条件。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分组交换的出现是重要的里程碑,尤其是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分组交换技术成为了现代网络通信的基础。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如TCP/IP协议栈,定义了网络通信的一系列标准,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带宽、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带宽代表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时延是数据从发送到接收所需的时间;时延带宽积是时延和带宽的乘积,反映了数据在链路中完全传输所需的最小时间;而往返时延是从发送数据到接收到确认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通过层次化设计来简化复杂性,其中OSI模型和TCP/IP模型是最为常见的两种。OSI模型分为七层,而TCP/IP模型则简化为四层或五层,两者都定义了服务、协议和服务访问点,以及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区别。 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是网络通信中常见的一种交互模式,其中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这种模式在Web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应用中广泛使用。 目前,Internet的研究热点涵盖了网络安全、大数据传输、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领域,这些都是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关键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