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4+1视图与管道过滤器架构详解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3.39MB PDF 举报
在"大汪软体笔记1"中,主要讨论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概念和设计模式,以及如何通过代理实现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代理技术引入了新的网络通信机制,可能带来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下的问题,但这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 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由组件、连接件和约束组成,它们共同定义了系统的整体结构。组件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连接件负责不同组件之间的交互,而约束则是对这些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则或限制。通过UML(统一建模语言)中的类图和类模板展示逻辑架构,如《设计模式》一书中所述,逻辑视图(Logical View)关注功能需求,通常使用类和接口来描绘。 处理视图(Process View)则关注非功能性需求,比如性能和扩展性,通过将软件分解为独立的任务,明确主要和次要任务,以应对分布式系统中大量时间用于通信的情况。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涉及软件模块的实际组织,关注非运行时属性,如系统升级和管理,以及系统内大对象和小对象的区别。 物理视图或部署视图(Physical View),在UML中体现为系统的物理部署方式。经典架构风格之一的管道与过滤器(Pipe and Filter)模式适用于处理数据流,常见于编译系统,其中的不同阶段(如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等)就像过滤器,数据流通过管道进行传递,顺序虽不重要,但每个过滤器的正确性独立。 在整个架构设计过程中,架构师需要考虑4+1视图模型,即逻辑、处理、开发、物理和用例/场景视图,确保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和设计软件系统。通过代理和合适的设计模式,如管道与过滤器模式,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兼顾扩展性和维护性。理解并应用这些原则是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提升软件质量、降低风险和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13-01-2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