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图详解:数据库基础与关系模型设计

需积分: 31 9 下载量 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2.19MB PPT 举报
E-R图是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表示实体集(Entity Sets)之间的关系。它以图形方式直观展示数据模型,帮助理解和规划数据库结构。在Access 2010基础教程中,E-R图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 **实体集(Entity Sets)**:用矩形表示,包含实体名称,例如图书馆的图书或用户信息。 2. **属性(Attributes)**:椭圆形表示,代表实体或联系的特性,如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或用户的基本信息。 3. **联系(Relationships)**:菱形表示实体间的关联,如图书和读者之间的借阅关系,用以描述实体间的1:1(一对一)、1:n(一对多)或n:m(多对多)关系。 4. **连线和关系类型**:连线用来连接实体、属性和联系,并标注关系的类型,以明确数据间的依赖关系。 在数据库发展史中,E-R图起源于数据库阶段,这是对数据管理和共享的重大进步。早期的手工管理阶段存在数据不保存、程序与数据紧密耦合、数据冗余等问题。随着文件系统阶段的出现,数据独立性和共享性有所提高,但数据文件之间仍缺乏直接联系。数据库阶段引入了专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现了数据和程序的分离,减少了数据冗余,并支持大规模数据存储和管理。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进一步扩展了数据库的覆盖范围,通过网络将数据分布在不同计算机上,保持物理上的独立性同时保持逻辑上的整体性。面向对象数据库则将对象概念引入数据库,将数据和操作方法统一管理,适用于处理更复杂的对象。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书馆数据库,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在于组织、存储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实现数据共享。图书馆通过建立索引、分类体系和严格的借阅规则来高效管理图书,这正是数据库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 总结来说,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工具,它促进了数据的结构化和组织,使得数据管理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效率。通过理解E-R图及其背后的数据库原理,用户能够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数据库架构,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