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移动RFID匿名访问控制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0 下载量 1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397KB PDF 举报
"物联网移动RFID系统匿名访问控制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研究论文,通过结合身份加密和属性加密技术,提出IB-AB-eCK安全模型和IB-AB-AKE协议,实现用户身份隐私保护和标签信息的访问控制,防止非法访问。" 物联网移动RFID系统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环境下的移动RFID系统,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标签隐私信息的访问控制和用户身份隐私保护。作者朱炜玲和喻建平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安全模型——IB-AB-eCK(基于身份和属性的增强密钥交换)模型,并基于此设计了一个名为IB-AB-AKE(基于身份和属性的认证密钥交换)的协议。 传统的RFID系统中,标签信息容易被未经授权的读取,同时用户的查询行为也可能暴露其身份信息。IB-AB-AKE协议通过结合身份加密和属性加密技术,旨在解决这些问题。身份加密允许信息仅对特定身份的接收者解密,而属性加密则使得数据只对满足特定属性的用户开放。这样,只有符合标签所有者设定的访问控制策略的移动RFID手机用户才能访问标签信息,同时保持用户身份的匿名性。 该协议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信息服务器和移动RFID手机用户通过安全通道协商初始参数;然后,用户使用其私有属性向服务器请求访问标签;服务器验证用户属性是否满足访问条件,如果满足,将生成一个会话密钥并加密发送给用户;最后,用户解密会话密钥并用于后续的通信,确保数据传输的保密性。 通过安全性和效率的分析,IB-AB-AKE协议在IB-AB-eCK模型下被证明是安全的,且在通信次数、通信量以及计算量方面具备优势,这意味着它在实际应用中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降低系统开销。此外,该协议还满足了物联网环境下移动RFID系统的实时性和低功耗需求。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属性,认证密钥交换,匿名访问控制 这篇研究论文对于物联网移动RFID系统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于提升系统安全性能和用户隐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能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协议以适应更复杂的网络环境,以及如何在大规模部署中有效实施这种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