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管理专业差异研究:培养特色与策略

0 下载量 1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25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内部分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管理类专业建设的差异性,由作者朱海珅针对10所选定高校展开深入研究。研究焦点在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即不同高校在管理教育上呈现出的教学特色和目标设定;二是如何设计体现差异性的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以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中名牌高校与一般院校在人才供需上的不平衡问题。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内管理类专业存在供需失衡的现象,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和高学历层次人才供不应求,而普通院校和低层次毕业生则面临就业难题。从教育理论角度看,各类院校应根据自身性质和学科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培养具备较强适应性的管理人才。然而,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过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成为制约因素,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潘懋元的观点指出,部分中间类型的高校过于追求学术性和研究型发展,忽视了现代化建设对多元化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人才供需矛盾。因此,借鉴国际上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原理,一般高校在管理类专业建设上应注重差异性,即根据自身的定位、优势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避免盲目扩招。 文章强调,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这源于组织类型、规模、地域和生命周期的多样性。这意味着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时,必须摒弃同质化的模式,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组织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总结来说,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部分理工科大学在管理类专业建设中的异同,倡导高校根据自身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提高整体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同时,也提出了通过缩小招生规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