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ARM与单片机串口通信详解:s3c2440与C8051Fxxx连接与驱动

6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1 收藏 205KB PDF 举报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在Linux环境下基于ARM9微处理器S3C2440与C8051Fxxx系列单片机的串口通信设计。首先,文章从硬件连接角度出发,强调了两者的供电电压匹配,使得无需进行电平转换,采用了标准的TXD、RXD和GND三线连接方式,且需注意采用交叉连接方式。 在Linux系统中,串口通信设计被简化为设备操作,利用了Linux提供的串口设备描述功能。S3C2440上的Linux2.6.32操作系统已经集成了串口驱动程序,通过文件操作接口将串口操作转化为文件操作,如设备文件"/dev/ttySAC1"就代表串口1。串口通信的关键在于设置参数,这涉及到Linux中的termios结构,它定义了一系列控制串口特性的标志位,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控制特性等。 文章详细描述了串口通信的编程流程,包括: 1. 打开串口:通过`open()`函数打开设备文件"/dev/ttySAC1",以读写模式(O_RDWR)进行,如果成功则返回文件描述符,失败则返回-1。 2. 设置串口属性:使用`tcsetattr()`函数来设置串口的参数,这涉及到了`struct termios`中的各种标志,如`tciflag`、`tcoflag`、`tccflag`和`tlflag`,以及控制特性数组`tc_cc`。 3. 读写数据:完成上述设置后,可以通过常规的I/O操作(如`read()`和`write()`)进行数据传输。 4. 关闭串口:通信结束后,使用`close()`函数关闭已打开的文件描述符,释放系统资源。 整个过程展示了在Linux环境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串口通信,这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备间的通信至关重要。无论是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还是Linux平台的开发者,理解并掌握这种串口通信设计方法,对于构建稳定、高效的系统架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