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NiO正八面体:制备、光催化性能与影响因素

0 下载量 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436KB PDF 举报
"氧化镍正八面体微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以Ni(NO3)2·6H2O为原料,碳球为模板,盐酸为形貌调控剂,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氧化镍(NiO)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半导体材料,特别是在光催化领域,因其优异的光吸收能力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这篇研究论文由周月、曹欢和董立春共同完成,主要探讨了如何制备出正八面体结构的微米级氧化镍颗粒,并分析了这些颗粒的光催化性能。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选择Ni(NO3)2·6H2O作为镍源,利用碳球作为模板来控制颗粒的形状,同时添加盐酸作为形貌调控剂。采用溶剂挥发法进行合成,这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通过控制溶剂的挥发速率,可以得到特定形貌的纳米粒子。经过一系列的表征手段,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综合热分析(TG),对制备的NiO微粒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和形态分析。 光催化性能的评估则选择了罗丹明B作为模拟污染物,罗丹明B是一种常见的染料,常用于测试光催化剂的降解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加入碳球和盐酸的条件下,在600℃下煅烧6小时的氧化镍微粒样品,由于其表面暴露了更多的{111}晶面,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111}晶面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发生。 此外,该研究还系统地研究了制备方法、煅烧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氧化镍微粒催化活性的影响。这些因素的优化对于提升光催化效率至关重要,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光催化剂,进一步应用于环境净化、能源转化等领域。 这项研究为设计和优化具有特定形貌的氧化镍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强调了晶体取向在决定材料光催化性能中的关键作用。这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氧化镍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解,也为未来设计新型光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