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MPA课程设置详解: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对比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450KB PDF 举报
人大MPA课程设置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部分,针对的是对公共管理领域有深厚兴趣并希望提升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以下是详细的课程结构: **全日制MPA课程设置:** 1. **必修课程** (至少30学分) -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强调实践应用,2学分。 - 外语: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国际交流能力,4学分。 - 管理学:基础管理理论,2学分。 - 公共管理学:核心公共管理知识,2学分。 -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分析方法,2学分。 - 政治学:理解国内外政治体系与运作,3学分。 -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3学分。 - 社会学概论:社会现象与政策影响,2学分。 - 应用经济学:经济原理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3学分。 - 行政法:法律与公共行政的关系,2学分。 - 公共财政:预算、税收与公共支出管理,3学分。 - 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2学分。 - 社会经济统计学:数据处理与分析,3学分。 - 中国古代治国通论:历史视角下的公共管理智慧,2学分。 2. **选修课程** (至少10学分): - 提供多元化选择,涵盖领导科学、国际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如领导科学与艺术、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等,每门课程2学分。 3. **社会实践** (5学分): 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提升管理能力。 **在职核心课程介绍**: MPA研究生需修读核心课程至少20学分,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社会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应用外语等,由各领域资深教授讲授。 **专业方向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深入学习,例如政府治理与领导、公共安全管理、社会保障等,每个方向由相应的责任教授指导,总学分10学分。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和选修课程,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公共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现代公共管理环境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