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000 DSP软件开发流程与中断处理

需积分: 50 72 下载量 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673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件开发流程,特别是针对C6000系列DSP的程序结构,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注意事项。 在软件开发流程中,开发C代码的常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编码阶段**:编写源代码,这涉及到使用C语言进行算法实现和功能设计。 2. **预处理**:预处理器处理#include指令,宏替换等,生成预处理后的源代码。 3. **编译阶段**:编译器将预处理后的源代码转换成汇编代码,根据不同的内存模式选项调整代码布局。 4. **汇编阶段**:汇编器将汇编代码转换成机器码,形成可重定位的目标文件。 5. **链接阶段**:链接器将多个目标文件与库文件合并,生成可执行文件或库。 在C6000 DSP的开发中,中断向量表(Vectors.asm)是一个关键元素,它定义了系统在特定中断发生时的跳转地址。例如,"C_int00"是"RESET"中断的入口点。对于复杂系统,用户可以自定义中断向量表或利用DSP/BIOS自动生成。 在存储器分配方面,C6000编译器遵循以下规则: - **.text段**:存储编译后的C代码。 - **.bss段**:保存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这些变量在程序启动时被初始化为零。 - **.stack段**:用于存放函数调用时的局部变量和返回地址,通常是通过寄存器和堆栈来实现。 - **.sysmem段**:为堆栈和动态内存分配(如使用malloc系列函数)提供空间。如果程序不使用动态内存分配,此段可能不会产生。 编程实践中,理解C6000 DSP的内存模式选项十分重要,这通常在编译器的高级设置中进行配置。同时,正确设置中断使能寄存器,如IER,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开启全局中断和NMI中断也是关键。 此外,使用特定的库文件,如Rts6700.lib和Rts6700e.lib,分别对应小端和大端存储模式,有助于适应不同的数据存储格式。 总结来说,C6000系列DSP的软件开发流程包括了从源代码编写、编译、链接,以及中断处理、内存管理和库的使用等多个环节。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有效地编写高效、可靠的DSP程序至关重要。开发者需要熟悉C6000的存储模型,理解中断处理机制,并熟练运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和库,以便优化代码性能和调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