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效应模型综述与改进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57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效应模型,针对2008年的研究成果,作者杨凯、李大贺、陈实和吴锋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他们的综述性论文。论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电池热效应模型的研究现状,强调了这类模型在分析和预测电动汽车电池热行为中的重要性。 论文介绍了通用的电池热效应模型建立方法,通常包括简化假设和基础数学模型的构建。通过一系列简化步骤,研究人员通常会建立包含电池内部热量产生、传递和散失过程的方程。这个过程中,关键参数如电池材料的热导率、电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系数等需要通过计算或实验手段来确定,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作者根据自身的电池热效应研究,提出了对现有模型的改进意见。他们特别提到了利用微量热仪这种精密仪器来测量热量产生速率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实现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更精确的估计。通过将实际测量的数据代入模型,模型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实验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作者通过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改进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优化的热效应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电池的温度变化,从而验证了其在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中的实用价值。 论文的关键词包括“动力电池”、“热效应”和“建模”,体现了研究的核心关注点。该研究对于电动汽车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帮助工程师理解和控制电池的热状态,以提高电池性能、延长寿命并确保安全运行。 这篇论文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法论来开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效应模型,并展示了通过实验验证和参数优化来提高模型精度的可能性,这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