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发展历程与常用封装

需积分: 18 3 下载量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926KB PPT 举报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网络通信中的关键层次,它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以太网作为数据链路层的重要实例,其发展历程展示了标准化过程和技术的不断演进。 在1980年,DEC和Xerox制定了第一个Ethernet I标准,随后在1982年推出了Ethernet II标准(也称为Ethernet V2),这是由IEEE主导的研究成果之一。随着IEEE对Ethernet国际标准802.3的深入研究,Novell公司基于原始的802.3规范开发了Novell-Ether帧格式,满足其自身需求。1985年,IEEE正式发布了IEEE 802.3规范(SAP),旨在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然而,不同帧格式间的兼容性问题促使业界寻找折衷方案。为了解决Ethernet II与802.3帧格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Ethernet SNAP格式,这种格式允许数据链路层协议在两种标准间进行转换,从而增强了网络的互通性。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维护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确保在原始物理线路上传输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它的主要功能包括链路管理(如建立和释放连接)、帧同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顺序)、流量控制(防止数据拥塞)、差错控制(检测并纠正传输错误)、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区分、透明传输(使数据不受链路层协议影响)、寻址(标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节点)等。 在TCP/IP网络中,数据链路层协议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网络环境,如以太网(支持LLC/MAC封装)、令牌环、FDDI等局域网技术,以及串行线路、X.25、帧中继FR、ATM等广域网技术。随着以太网的普及,数据链路层通常简化为MAC层,使用以太网帧格式,但随着技术发展,协议兼容性和标准化的需求仍然存在,这促使了诸如Ethernet SNAP这样的解决方案的出现。 总结来说,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网络通信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协议规定和实现技术手段,确保在物理层基础上提供高质量、可靠的通信服务,并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