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中砷形态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下载需积分: 5 | PDF格式 | 277KB | 更新于2024-08-10 | 111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的砷形态 (2011年)" 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HG-AFS)来测定大气颗粒物中As(Ⅲ)和As(Ⅴ)这两种形态的砷含量的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是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它们可能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如砷,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或间接威胁。 研究中,作者梁淑轩等人探讨了多个实验条件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包括还原剂用量、酸性介质的种类和酸度、载气和屏蔽气的流量,以及观测高度。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氢化物形成效率和荧光信号的强度,从而影响到砷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通过优化这些参数,他们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即检出限达到0.34 μg/L,方法检出限为0.21 μg/g,这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加标回收率在98.18%至102.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约为0.8%,体现了方法的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快速,并且能够有效检测大气颗粒物中不同形态的砷。由于砷的不同形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对其精确测定至关重要。此外,文章还研究了共存离子可能对砷测定产生的干扰,这在复杂样品分析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通过理解这些干扰,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它们对结果的影响,提高分析的可靠性。 这篇论文展示了HG-AF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潜力,特别是对于大气颗粒物中痕量砷的检测,为环境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该研究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对于环境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风险,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

相关推荐

2025-04-26 上传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变压器励磁涌流仿真模型的方法和技术。首先介绍了空载合闸励磁涌流仿真模型的搭建步骤,包括选择和配置电源模块、变压器模块以及设置相关参数。文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代码生成交流电压信号和设置变压器的变比,同时强调了铁芯饱和特性和合闸角控制的重要性。此外,还讨论了电源简化模型的应用及其优势,如使用受控电压源替代复杂电源模块。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仿真结果,文章提供了绘制励磁涌流曲线的具体方法,并展示了如何提取和分析涌流特征量,如谐波含量和谐波畸变率。最后,文章指出通过调整电源和变压器参数,可以实现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仿真,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变压器设计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变压器励磁涌流特性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他们掌握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对励磁涌流现象的理解和预测能力,进而优化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其他说明: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建模步骤和代码示例,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如考虑磁滞效应对涌流的影响、避免理想断路器带来的误差等。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在实践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仿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