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黄土区土地利用对土壤容重与水分特性的影响对比

0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709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和水分性质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对自然草地、苜蓿地和小麦地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模式下的土壤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首先,研究发现,自然草地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苜蓿地和小麦地,这可能与其复杂的植被结构和深厚的有机质层有关,土壤的紧实度受植被覆盖程度影响明显。 其次,文章引入了Gardner模型来评估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供水特性。结果显示,苜蓿地的土壤具有最强的持水能力,能够有效存储和保持水分,随后是小麦地,而草地的这个能力相对较弱。在供水特性方面,自然草地表现出最佳特性,水源的供应效率较高,小麦地则相对较低。 在水分有效性方面,研究区的田间持水量对应的基质势为-0.1bar,这一数值区别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标准,反映出特定地理条件对土壤水分状况的独特影响。进一步的水分有效性分类表明,苜蓿地、小麦地和草地的有效水含量分别是12.80%、12.49%和12.87%,自然草地的有效性最高,而小麦地最低。 此外,通过比水容量的变化曲线分析,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在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时,比水容量趋于稳定,这说明在这些条件下,土壤的吸水能力相对一致,但整体上,草地的比水容量可能稍逊于苜蓿地。 总结来说,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的重要影响,这对于理解该区域的土壤管理、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意义。通过Gardner模型和其他分析方法,研究人员能够为制定更精准的土地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