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理论与实践应用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6.59MB PPT 举报
"金鱼绯鲵鲣蓝鲨-模式识别(国家级精品课程讲义)"是一份关于模式识别的教育材料,由蔡宣平教授主讲,主要面向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实践应用的广泛内容,并强调理论与实例的结合,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模式识别技术。 模式识别是一种确定样本类别的过程,它涉及将观测数据或样本归类到预定义的类别中。课程中提到的关键知识点包括: 1. 聚类分析:这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对数据集进行分组,寻找数据的内在结构。在描述中提到的不同动物可以作为聚类分析的例子,通过特征如肺的存在与否进行分类。 2. 相关学科:模式识别建立在多个学科的基础上,如统计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形式语言、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这些学科提供了理解模式识别算法和理论的基础。 3. 教学方法:课程采用实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还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学习模式识别来提升思维能力。 5. 基本要求:学生需要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获取学分,同时鼓励将知识应用于课题研究和实际问题解决。 6. 教材/参考文献:课程推荐了多本模式识别领域的教材,包括孙即祥的《现代模式识别》、吴逸飞翻译的《模式识别-原理、方法及应用》以及李晶皎等翻译的《模式识别(第三版)》。 7. 课程内容:课程分为多章,涉及引论、聚类分析、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统计判决、学习与训练、最近邻方法以及特征提取和选择。每章都包含相关主题的详细讨论。 8. 上机实习:课程还包含了上机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亲手实践所学知识,增强实战技能。 9. 模式、样本和特征:模式识别的核心是模式,即对客观世界对象的描述;样本是具体的研究对象;而特征则是描述模式特性的量化指标,是模式识别中关键的数据输入。 这份课程讲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相关学科、教学方法和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素养的模式识别专业人才。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模式识别的技术,还能提升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