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同步:触发器+影子表法的差异捕获策略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804KB PDF 举报
本篇文章探讨了"数据同步中差异数据捕获的设计与实现"的主题,发表于2011年的《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第3期。作者孙广雨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方法,即综合运用触发器和影子表技术来捕获数据库变化。传统的数据库同步方法包括快照法、日志法、API法、影子表法、时间戳法和触发器法,但单一方法存在效率提升空间有限的问题。 核心思路是将源数据对象与目标数据对象之间的结构映射关系进行抽象分解,通过设计合理的影子表,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目标数据的副本,而是包含源数据表变化影响的所有数据对象的集合。影子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源数据表在目标数据结构下的快照,代表了某一时刻的数据状态;二是基于源、目标数据表结构映射关系的逻辑定义数据,这些数据虽然存储在影子表中,但实际上源于源对象。 作者强调,综合法通过优化运算次序和粒度划分,旨在提高数据捕获的效率,降低实施复杂度,使得系统的配置简化且具有高执行性能和良好的适应性。这种综合方法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数据同步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数据库应用而言,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文章的关键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变化的捕捉:利用触发器来定位发生变化的记录,这是基础步骤。 2. 影子表的作用:作为数据变化的跟踪器,反映源数据表的实时更新。 3. 结构映射索引:用于在不同数据结构之间进行异构运算,实现数据间的差异记录。 4. 综合法的优势:提升分析效率,降低配置难度,实现应用级的高效同步。 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综合使用触发器和影子表技术来解决数据同步中的差异数据捕获问题,为数据库应用的同步提供了一种创新且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