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详解:测距、测角与多普勒频移

需积分: 12 13 下载量 1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收藏 670KB PDF 举报
"电子科大雷达课件" 这篇资料主要涵盖了雷达的基本原理,包括雷达的定义、雷达坐标系、雷达的工作原理、测距、测角、测速以及目标的尺寸和形状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1. 雷达的定义:雷达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主要用于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仰角以及速度,还能获取目标的其他信息,如形态和表面信息等。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来实现这些功能。 2. 雷达坐标系:雷达通常使用球(极)坐标系来描述目标的位置,包括斜距R(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方位角α(目标斜距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参考方向的夹角)和仰角β(目标斜距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在铅垂面上的夹角)。 3.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单基地脉冲雷达系统中,发射机发出电磁波,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经过大气传播,被目标反射,再由天线接收,通过收发开关传给接收机。根据回波时延和光速可以计算目标的距离。 4. 测距:测距基于电磁波往返时间,公式为R = ct/2,其中c是光速,t是回波时延。例如,回波时延为1μs对应的目标距离是150米。测距精度与发射信号的时宽(或处理后的脉冲宽度)有关,时宽越小,精度越高。 5. 测角:雷达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测量目标的方位角α和仰角β。天线尺寸增大,波束变窄,测角精度和角分辨力提高。此外,两个分离接收天线的相位差也能用来确定角位置。 6. 测速:通过检测回波的多普勒频移来测量目标的相对速度,公式为v = fd/2rλ,其中v是径向速度,f是多普勒频移,λ是载波波长,d是目标距离。径向速度也可以通过距离变化率求得。 7. 目标尺寸和形状:雷达的分辨率(距离分辨力和角分辨力)影响对目标尺寸和形状的探测能力。距离分辨力取决于脉冲宽度τ和信号带宽B,而角分辨力与天线半功率宽度β0、信号波长λ和天线孔径D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雷达技术广泛用于军事、航空、气象预报、交通监控等多个领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掌握雷达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通过解决习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雷达原理的理解,例如计算特定条件下的目标距离、速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