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模拟试题与解析:上下文无关文法、二义性与优化

需积分: 16 2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25 收藏 231KB DOC 举报
"这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模拟试卷,包含了多项选择题和问答题,涉及上下文无关文法、二义性文法的概念、消除传递图的弧、三地址代码的生成、静态存储分配的条件以及基本块内的代码优化。此外,还有一道关于判断LR(1)文法的问题。" 在这份编译原理的模拟试卷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以下几个知识点: 1. **上下文无关文法和正则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的产生式一般形式为<v>→(VN,(((VN∪VT)*,其中<V>代表非终结符,<v>代表终结符。而正则文法的一般形式为<A>→a<B>或<A>→a,<A>、<B>属于VN,a属于VT。 2. **二义性文法**:如果文法的一个句子可以有两棵或更多不同的推导树,那么该文法被称为二义性文法。例如,给定文法G[<R>]:<R>→<R>*|<R><R>|a|b,句子ab*就有两种不同的解析方式,从而产生二义性。 3. **消除传递图的弧**:这是编译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目的是保持文法的等价性,同时简化其结构,通常是为了进行语法分析或优化。 4. **三地址代码生成**:这是编译器中间代码的一种形式,用于表示高级语言的控制流和算术操作。在给定的程序段中,将其转换为三地址代码,如t:=a+b,ifa<5goto107等,便于后续的机器码生成。 5. **静态存储分配**:适合静态分配的语言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数据大小在编译时可确定,数据对象只有一个实例,数组上下界为常量,不支持递归调用,以及不能动态创建数据。 6. **基本块内的代码优化**:在基本块内,编译器可以进行一些局部优化,包括合并已知量、删除公共子表达式、删除无用代码以及复写传播,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7. **LR(1)文法判断**:LR(1)文法是一种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要求文法没有移进-归约冲突和归约-归约冲突。题目中给出的文法可能需要分析其产生式的前后跟符号来判断是否符合LR(1)文法的要求。 这些知识点是编译原理课程的基础内容,涵盖了文法的性质、解析技术、中间代码生成以及代码优化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和掌握编译器工作原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