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中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中的燧石成因及硅质来源解析
需积分: 5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712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安徽省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中的特殊矿石现象——燧石的成因。栖霞组的沉积构造特征以滨海沼泽和浅海碳酸盐台地为主,细碎屑岩至碳酸盐岩的组合反映了当时复杂多样的海洋环境。灰岩中广泛分布着结核状和条带状的燧石,它们的形态多样,如椭球状和串珠状,有些燧石与灰岩之间还存在明显的过渡带,宽度约为0.5厘米。
通过对灰岩的微观观察,研究者发现其为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其中的过渡带主要由微晶方解石构成,许多钙质生物壳体被石英填充或部分填充。显微镜下可见方解石有微溶现象,同时石英填充在溶孔中,这表明了生物分解过程中的有机酸对碳酸钙沉淀的抑制作用。燧石主要由隐晶和微晶石英组成,其生物碎屑类型与灰岩中的相似,且多被石英所替换。
岩石学特征揭示了生物碎屑在腐烂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不仅影响了碳酸钙的沉淀,还促使灰泥溶解,同时促进了胶质二氧化硅的沉淀,从而形成了燧石结核。通过对比分析,燧石中(A1)/」(A1+Fe+Mn)的平均值达到0.63,远高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的最大值0.35,显示出其非热水成因的特性。Fe/Ti的平均值为9.5,低于热水成因的最小值20,进一步证实了其非热液成因。此外,A120s含量的平均值为0.20%,显著高于MgO、Na20和K20的含量,这提示了燧石中的二氧化硅可能源自陆源物质。
这篇论文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研究,揭示了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中燧石的形成机制,强调了陆源物质对燧石成因的重要贡献,为理解古海洋环境和地质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关键词包括:燧石结核、过渡带、灰岩、硅质来源、中二叠统栖霞组和安徽巢湖地区,这些内容对于地质学、矿物学以及古气候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0-02-11 上传
2020-02-29 上传
2021-05-08 上传
2021-04-27 上传
2021-06-05 上传
2021-05-07 上传
2021-06-16 上传
2020-05-13 上传
2021-05-07 上传
weixin_38643307
- 粉丝: 8
- 资源: 925
最新资源
- Haskell编写的C-Minus编译器针对TM架构实现
- 水电模拟工具HydroElectric开发使用Matlab
- Vue与antd结合的后台管理系统分模块打包技术解析
- 微信小游戏开发新框架:SFramework_LayaAir
- AFO算法与GA/PSO在多式联运路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 MapleLeaflet:Ruby中构建Leaflet.js地图的简易工具
- FontForge安装包下载指南
- 个人博客系统开发:设计、安全与管理功能解析
- SmartWiki-AmazeUI风格:自定义Markdown Wiki系统
- USB虚拟串口驱动助力刻字机高效运行
- 加拿大早期种子投资通用条款清单详解
- SSM与Layui结合的汽车租赁系统
- 探索混沌与精英引导结合的鲸鱼优化算法
- Scala教程详解:代码实例与实践操作指南
- Rails 4.0+ 资产管道集成 Handlebars.js 实例解析
- Python实现Spark计算矩阵向量的余弦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