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热动力灾害救援安全性评价指标构建与优化

0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228KB PDF 举报
"该文基于现代事故致因理论,运用'人-机-环-管理'系统分析法,构建了矿井热动力灾害救援的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提高救援安全性,防止救援过程中的二次伤害。通过Delphi法和AHP层次分析法优化指标,最终形成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指标预处理、量化和权重赋值的方法。" 在矿井热动力灾害救援中,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该文首先立足于现代事故致因理论,这是理解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预防措施的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人-机-环-管理”系统分析法,涵盖了人为因素、设备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层面,全面考虑了灾害救援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矿井热动力灾害,如火灾、高温等,其特点是突发性强、扩散快、伤亡严重,并且可能导致瓦斯爆炸等次生灾害,救援难度大。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评估救援过程中的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扩大。 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14大类共50个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涵盖了灾害救援的各个方面。通过Delphi法,一种专家咨询和共识形成的技术,和AHP层次分析法,一种用于解决多准则决策问题的工具,对这些指标进行优化,精简为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可能包括灾害特性、救援准备、人员素质、设备状况、环境条件和管理策略,而二级指标则更具体,如救援计划的完备性、救援队伍的训练水平、现场通风控制等。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量化和权重赋值是确保评价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预处理涉及数据清洗和标准化,以消除异常值和确保数据可比性;量化则是将难以量化的因素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如通过评分制;权重赋值则根据各指标对总评价的影响程度来分配,通常使用专家打分或统计方法确定。 该研究对于矿井热动力灾害救援的安全性提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合理的救援策略,从而提高救援效率,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同时,这也为其他类似灾害救援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