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VM与Hu矩进行图像分类

需积分: 12 5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10KB TXT 举报
"该资源是一个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图像分类的示例代码,通过结合Hu矩作为特征提取方法。作者在实验中可能并未得到理想的结果。"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分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将图像自动分配到预定义的类别中。在这个例子中,作者采用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配合Hu矩作为特征提取工具来完成这一任务。SVM是一种有效的二分类模型,通过构建最大边距超平面来区分不同的类别。在多分类问题中,通常会使用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SVM。在代码中,作者使用了ifstream类来打开名为"F:/pic/datatrain/train.txt"的文件,这个文件通常包含了训练数据,其中每行包含一个类标签和对应的图像路径。`svm_data`用于读取这些数据。 然后,创建了两个容器:`vector<string> img_path`存储图像路径,`vector<int> img_catg`存储对应的类别标签。通过循环遍历文件,`getline`函数被用来读取每一行,`nLine%2==0`条件用于交替地将行内容推送到`img_catg`(偶数行代表类别)和`img_path`(奇数行代表图像路径)。 在特征提取部分,作者选择了Hu矩。Hu矩是一种不变矩,可以用于描述图像的形状,不受图像的旋转、缩放或平移影响。在图像处理中,它们提供了一种计算图像特征的通用方法。然而,代码中并没有展示如何实际计算Hu矩。通常,这需要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然后计算其矩,最后通过中心化和规范化得到Hu矩。 为了将这些特征与SVM模型结合起来,通常需要一个特征提取函数,它会读取图像,计算Hu矩,并返回一个特征向量。然后,这些特征向量会被用作SVM训练的输入。训练完成后,SVM模型可以用于新的未标注图像的分类。 由于作者提到实验结果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特征选择不够有效、训练数据不足、模型参数未优化等。改进的方法可能包括尝试不同的特征提取技术(如HOG、LBP)、调整SVM的参数(如C和γ)、使用更复杂的模型(如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或者增加训练数据量。 这个代码片段提供了一个简单的SVM图像分类框架,但要实现良好的分类性能,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征提取和模型设置。
2024-12-26 上传
智慧工地,作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模式,以“智慧工地云平台”为核心,整合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关键要素,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协同共享,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精益化的工程管理方案,同时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这一解决方案依托云网一体化产品及物联网资源,通过集成公司业务优势,面向政府监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自主研发并整合加载了多种工地行业应用。这些应用不仅全面连接了施工现场的人员、机械、车辆和物料,实现了数据的智能采集、定位、监测、控制、分析及管理,还打造了物联网终端、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等全方位的安全能力,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可靠、可用、可控和保密。 在整体解决方案中,智慧工地提供了政府监管级、建筑企业级和施工现场级三类解决方案。政府监管级解决方案以一体化监管平台为核心,通过GIS地图展示辖区内工程项目、人员、设备信息,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和参建各方行为的实时监控和事前预防。建筑企业级解决方案则通过综合管理平台,提供项目管理、进度管控、劳务实名制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益化。施工现场级解决方案则以可视化平台为基础,集成多个业务应用子系统,借助物联网应用终端,实现了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测自动化和决策可视化。这些解决方案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还降低了安全风险,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工地的应用系统还围绕着工地“人、机、材、环”四个重要因素,提供了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些系统通过配置同步用户的组织结构、智能权限,结合各类子系统应用,实现了信息的有效触达、问题的及时跟进和工地的有序管理。此外,智慧工地还结合了虚拟现实(VR)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先进技术,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培训和管理工具。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还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总的来说,智慧工地解决方案以其创新性、实用性和高效性,正在逐步改变建筑施工行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引领着建筑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