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存储结构:磁盘特性和记录存储

需积分: 10 7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7 收藏 591KB PPT 举报
"本资源为数据库存储结构的学习资料,主要探讨了数据库在存储介质上的特点,包括磁盘、光盘和磁带的使用情况,以及内存与磁盘之间的交互方式。此外,还详细阐述了记录的存储结构,包括定位法、相对法和计数法。" 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结构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存取效率和系统的整体性能。本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 1. **多级存储体系**: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多级存储器架构,以平衡速度和容量的需求。主存(内存)用于存放当前活跃的数据,而辅助存储器如磁盘则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由于光盘在速度和成本上的局限,目前并未能替代硬盘作为主要的数据库存储介质。 2. **磁盘存储特点**:磁盘是数据库系统最常用的辅助存储设备。活动头磁盘的存取时间包括寻道时间、等待时间和传输时间。为了优化存取效率,磁盘上的数据被划分为大小相等的物理块,数据交换以物理块为单位,这样可以减少I/O操作次数和间隙数目,提高空间利用率。 3. **缓冲区管理**:为了缓解内存与磁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系统会设置缓冲区。缓冲区允许数据的读写操作和数据处理重叠进行,提高系统性能。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有自己的缓冲区,并且有些数据库系统会采用延迟写和提前读技术进一步优化I/O操作。 4. **记录的存储结构**: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单元是记录,记录可以是定长或变长的。三种常见的存储结构包括: - **定位法**:每个字段分配固定长度,适用于字段长度相对固定的情况。 - **相对法**:字段之间用特殊字符分隔,灵活性高但处理分隔符时需额外考虑。 - **计数法**:每个字段前加上长度标识,便于动态调整字段长度,但增加了额外的存储开销。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库的具体需求和设计选择合适的记录存储结构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查询效率、存储空间的利用以及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在处理分隔符时,如果字段内也需要使用相同分隔符,通常需要采用转义机制或其他编码方式来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