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声纹识别安全规范-防攻击与信息删除

需积分: 39 13 下载量 1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418KB PDF 举报
"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 本文档主要围绕移动金融领域中声纹识别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声纹识别作为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的身份验证,但同时也需要面对各种安全挑战。 在声纹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方面,规范强调了以下几点: 1. 保护声纹模型配置参数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或篡改,确保数据机密性。 2. 在声纹注册、验证、变更和注销的过程中,需要记录关键操作日志,以便追踪和审计。 3. 用户在主动变更或注销声纹信息前,需先通过预先设定的身份验证方式,确保操作者的合法性。 4. 实施失败处理机制,当操作失败时给予提示,并限制失败次数,超限后启动相应的控制措施,增强系统稳定性。 5. 禁止声纹信息的转让,且仅限于声纹注册、验证、变更和注销等特定用途,除非有法律规定的情况。 6. 不允许向其他客户端应用提供声纹信息,以防止信息滥用。 在防攻击能力上,标准规定了以下防御策略: 1. 抵御语音模仿攻击,确保声纹确认过程能识别出非真实说话人的欺诈行为。 2. 防御语音转换及合成攻击,如语音合成技术,以防止人造语音冒充真实用户。 3. 对抗录音欺诈,声纹确认系统应能检测到播放的录音片段,阻止其通过验证。 4. 防止录音拼接欺诈,系统应能识别出由多段录音组合而成的欺诈语音。 声纹信息的删除要求是彻底的,一旦删除,信息应无法被检索或访问,以确保用户的隐私权益。 该标准由中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设银行、清华大学、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与技术公司共同起草,旨在提升移动金融领域的声纹识别安全水平,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标准覆盖了声纹识别技术在移动金融中的应用范围、功能需求、性能指标以及严格的安全要求,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有助于促进声纹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同时,参与起草的单位包含了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科技企业,体现了行业对声纹安全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